绵阳法院十八条措施落地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疫情逐渐平稳好转
生活逐渐恢复常态
企业亟待按下“重启键”
日前,绵阳市中级法院发布《关于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涵盖立案、合同、金融、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多个司法领域,出台助推企业发展的“实招”、“新招”和“硬招”,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保驾护航。
两级法院从体恤市场主体的现实困难出发,加大缓减免诉讼费力度、简化涉企案件办理程序;积极促成企业与职工达成调解协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角度出发,明确商业用房租赁合同纠纷违约责任、合同解除认定标准,依法保障企业经营场所稳定;慎重认定金融借款迟延履行违约情形,打通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从全面考量司法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出发,赋予被执行企业自行处置权,加速盘活执行资金;推动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集中依法撤销或删除,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你们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主要有什么困难?目前有哪些法律需求?……”市中级法院民二庭法官李川华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法企微信平台”向企业代表的联络人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及时传达讲解《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八条措施》,用实际行动践行并提升司法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精准性。
疫情面前,绵阳法院始终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担当,为复工复产提供更加有力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