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抓住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让就业帮扶车间建到老百姓“家门口”;组建跨省村级劳务专合社,推动两地就业者稳岗增收;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四川广元市朝天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夯实三大“支撑点”,全力促就业惠民生,当地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东西部携手共建“家门口”帮扶车间
破解用工就业“两难”问题
“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不仅可以挣钱,而且回家也很近,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了解清楚招聘条件、岗位要求、薪资待遇和后勤保障后,来自朝天区羊木镇金顶村的群众母继芳终于定下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里生产服装,经过培训就能立刻上岗。
这个帮扶车间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紧紧抓住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与对口帮扶地杭州市滨江区携手,探索在羊木镇金顶村等村(社)聚居点共建帮扶车间,将帮扶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同时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就在去年下半年,朝天区就招引广元市前瞻铭鼎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在大滩镇自然村、羊木镇金顶村、两河口镇吉庆社区建帮扶车间,改建厂房及办公区域4000㎡,新购设备200余台,开展服装设计、裁剪、缝制、后整理全流程服装加工生产。
为了服务企业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朝天区统筹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90余万元用于帮扶车间建设。建设初期,为企业提供生产车间、证照办理、担保贷款等“保姆服务”。运行中,还主动为企业落实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奖补、以工代训补贴等系列政策。
帮扶车间建成后,村集体不仅可以通过厂房租赁、产品计件提成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像母继芳一样的村民,还能收获一份实在的工作岗位,每月收获稳定报酬。
据朝天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帮扶车间以来,自然村、金顶村、吉庆社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5万元不等。同时,建到群众“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几乎全部使用当地留守劳动力,极大节减务工群众的生活开支。目前,当地已新建帮扶车间3家,带动群众2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建实跨省村级劳务专合社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新路径
朝天区地处嘉陵江上游,毗邻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边界地区经商往来等交流紧密,企业、集体经济等用人单位达100余家。为进一步提高两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朝天区联合宁强县组建跨省村级劳务专合社,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新路径。通过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精准配备技能人才,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稳岗难等压力。
获益于此,位于朝天区的广元九道梁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招工。公司负责人何永德感叹道,“朝天区就业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招工服务,不仅定期给我们组织小型招聘会,现在还成立了跨省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用工更不是问题了,解决了民营企业的大问题。”
据悉,朝天区按照就近原则,已“村村结对”建立了18个跨省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同时通过个人申报、专班摸排相结合,将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有就业条件的对象全部动员入社,按能力组建砖工、木工等技能班组53个,普通劳力以村为单位成立普通劳务班组121个,现已入社管理劳动力4700人。通过用人单位点单、专合社派单、劳务班组接单“三单”对接模式,朝天宁强两地已实现互派务工5000余人次。
不仅如此,朝天区还不定期举办烹饪、焊工等工种集训班,按照“一个乡镇点单、多个乡镇参与”模式,按需开展家政等新型化、小规模就业培训,今年已培训颁证就业资格证书200余份。
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现年44岁的刘兴东是朝天区曾家镇毛坝村人。1998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外经过多年辛苦打拼,取得了不菲的事业成就。在外多年,家乡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伴随着朝天区对返乡创业农民企业家的大力扶持,2017年,刘兴东决定回家创业,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依托家乡独特的气候、富足的物产、丰富的旅游资源,刘兴东与三个姐姐总投资2000余万元,合力创办了广元泽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建成布谷布谷精品民宿,带动长期稳定就业的群众近30人,更让贫困群众实现每人年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
这是近年来,朝天区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开启返乡创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新局面的缩影。
据介绍,朝天区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一方面,做好政策扶持。朝天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拓宽投资领域、制定税费减免政策等方式提供政策优惠,累计落实扶持资金1.8亿余元。近年来,区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500余万元支持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当地已创建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5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23个区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吸引101家专合组织、企业入驻园区、基地创业孵化。同时建成12个标准化“一站式”创业服务窗口,企业办理业务可直接享受“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信息共享、一照一码”。
据悉,通过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电商产业和生态康养旅游业,鼓励支持返乡创业者创办实体,朝天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7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503家,登记注册农场630家,建成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站121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