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06个,现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9105户37777人。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阶段,古蔺县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帮扶专项巡回活动现场
什么是“三个三”工作机制?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指“三个一批”“三个带动”“三个保障”──
“三个一批”是指通过畅通就业渠道转移输出一批、依托“就业载体”就近就地吸纳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批,来促进搬迁群众分类实现就业增收。“三个带动”是指聚焦技能培训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自主创业带动,来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强化“造血”功能。“三个保障”是指夯实动态管理保障、就业扶持保障、产业分红保障来为搬迁家庭劳动力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来自古蔺县大村镇菜田村脱贫户王光齐,正是古蔺县通过畅通就业渠道转移输出一批中的一员。身为易地搬迁脱贫户,王光齐家中有两个小孩读书,但因手臂残疾,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无任何经济收入来源。2018年,古蔺县人社局通过“点对点”组织动员、“一对一”送岗上门、“面对面”技能培训帮助王光齐集中转移到浙江省常山县乡约五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业,负责饲养羊。不仅一路有专人跟踪服务,全程还有福利免费吃住。
独臂工人王光齐正在乡约五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喂羊
如今,王光齐已稳岗四年。从一名“传统农民”蜕变为“技术工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从三年前的4328元跃升至1200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儿女读书升学有了支撑,偿还经济债务也有了底气。
记者了解到,古蔺县人社部门线下依托人力资源市场,采取企业轮岗坐班制开展招聘服务,将“就业服务直通车”开进搬迁安置点,截至2022年7月,古蔺县已累计成功推荐3439名搬迁群众到东部省份稳定就业,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开展网络直播“待岗线上招聘会”,成功帮助219名搬迁群众在省内稳定就业。
在“就近就地吸纳一批”方面,古蔺县还出台了《古蔺县2022年保就业稳增长的十三条措施》,推行“易地搬迁+东西部协作”模式,引导在外蔺籍成功人士返乡创办“就业帮扶车间”26家,帮助古蔺县本土酒类、煤矿、餐饮、零售等行业企业做大做强,截至今年7月,先后吸纳519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来自古蔺县金兰街道易地搬迁户李支培,就是通过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实现了稳定收入。因年龄较大,李支培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今年10月底,了解到古蔺县人社局发布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巡回招聘活动信息,看到“帮扶车间”博宏鞋业公司正在招聘,于是积极应聘,最终在“家门口”实现了打工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李支培正在对鞋子削边
不仅提供岗位,当地还注重强化“造血”功能。古蔺县构建起了“洋博士+土专家”和“短期+长期”培训模式,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就业帮扶车间”用工需求开展培训。同时,依托甜橙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和红高粱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截至2022年7月,古蔺县已建成218个村级脱贫产业园,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辐射带动8437名搬迁群众实现产业增收。
为了做好搬迁群众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古蔺县还开发“劳保协理员”岗位,对当地106个集中安置点2.09万劳动力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一库五名单”,做到搬迁群众就业动态管理。根据数据,做好就业岗位的合理开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古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共计20964人全部稳定就业,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近日,该工作方法还被国家乡村振兴局收录为易地搬迁扶贫后续扶持典型案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