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乐业才能安居,稳住了岗位、实现了就业,防止返贫就有了坚实支撑。聚焦“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川如何通过就业让脱贫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百姓身边的一个个故事里有答案。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西南部。曾经,由于交通瓶颈制约严重、产业发展滞后等影响,它一度成为四川省88 个扶贫重点县和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彼时的峨边妇女,就业机会少、生活负担重。
而如今,通过各种帮扶、带动成功实现脱贫的峨边彝族自治县,迎来了不少新的发展机遇,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的就业平台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其中,当地女性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灵活就业更是成为当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灵活就业
彝族妇女以创业带动就业
“峨边小凉山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彝族妇女沙妈英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她不仅通过创业改变自身的环境,更带动了身边许多彝族妇女过上新生活。
彝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沙马英生回忆,是她的外婆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姨妈阿赫秀枝,姨妈又将手艺传给了自己。在她眼中,这“一针一线”不仅是彝族刺绣文化,更是彝族女人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为什么不带领大家一起干这门事业呢?”沙马英生想,组织身边的彝族妇女同胞共同从事彝绣行业,不就可以在传承彝绣文化的同时,还能增加身边的妇女姐妹的收入吗,让她们居家就业两不误吗?
沙马英生的想法也得到了当地妇联以及就业部门的支持,她的彝绣专卖店应运而生。在地方就业局的协调下,她组织开展了多次培训,带动周边彝族妇女共同精进刺绣技艺。目前,沙马英生的彝绣专卖店已固定雇佣当地380名专业绣娘,销量供不应求。她告诉记者,这些绣娘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同时,也能居家灵活就业,现如今月平均增收 2000元以上。
扶持就业典型,让典型辐射周边,带动更多人就业。是乐山相关部门一直奉行的就业“宝典”。据了解,乐山市峨边县就业创业中心为沙马英生的“彝绣路”提供了诸多支持。比如:帮助她建立彝绣工作室、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及营销团队对彝绣产品融入现代元素进行设计、生产、销售、研发;积极推荐沙妈英生彝绣精品在国内外平台、电商平台和“乐山名片”展示平台上展销,帮助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力拓宽市场 ……
现如今,沙马英生的彝绣作品不仅进入了彝族百姓家,销往了更多地区,还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莫失厅展览,她本人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创业达人”。
四川大力实施就业扶贫
引导、培育民族地区群众灵活就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充分发挥就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四川在政策支撑、资金支持、项目支助上均对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间,四川人社部门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及时出台就业扶贫15条、支持彝区群众就业 8条等政策,帮助全省170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如今,峨边彝族自治县已经将彝族刺绣作为“五小”工程的一部分,积极引导、培育出一批彝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用指尖艺术绣出富裕生活。
不仅仅局限于彝绣,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一直是当地就业部门的一大工作重点。
据了解,当地出台了东西部协作及援彝外出务工奖补激励机制,大力引导彝族群众定向转移就业,同时,落实就业服务奖补,促进更多彝族群众有组织外出就业。此外,为了让群众练手艺强本领,当地还为彝族群众提供创业、砌筑工、电焊工、家政服务、彝族刺绣、旅游、餐厅服务、家政服务等多样“家门口”培训。
在各种促就业政策和多种实实在在的就业帮扶举措合力助推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百姓迎来了就业的新机和未来可期的幸福生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