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四川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不断涌现,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的能力及在全国舞台上聚合发声的影响力逐步彰显。为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不断强化政务新媒体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更好地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
即日起,四川发布开设《“政”在发声──金牌主编谈》专栏,携手全省优质政务新媒体,邀请金牌运维主编分享运营经验、成功案例,系统总结经验,剖析行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探讨如何让政务新媒体更好地服务社会现代化治理、服务民生。
本期“金牌主编谈”邀请“法治四川”政务新媒体主编、四川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李灿,谈谈优质内容频出的背后,政务新媒体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政务微博@法治四川
Q:你是如何理解“政务新媒体”的?它与普通媒体的区别是什么?
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传统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互联网+政务”的新要求,政务新媒体应运而生,搭建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更加快速、便捷沟通的桥梁。我个人理解的政务新媒体,应该是指政府机构及下属单位、公共团体及公开认证了个人信息身份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发布政府工作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或开展信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
与普通媒体相比,他们的显著区别在于开设主体不同、面对受众不同、信息发布目的不同。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从最初简单的基本工作信息发布,到现在已成为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寻求服务帮助、参与监督决议的一个重要途径。
Q:请介绍一下“法治四川”运维的基本情况。
A:目前我们运营着“法治四川”微博、抖音、头条号等政务媒体账号。2019年9月,司法厅整合全省司法行政宣传力量成立了“法治四川”宣传融媒中心,构建联动发力的法治四川建设“大宣传”格局,通过建机制、抓策划、强联动,推动全系统新媒体宣传蓬勃发展,为四川法治建设加速赋能。中心成立以后,我们随即申请注册(更名)法治四川相关新媒体账号,两年半来,先后获得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称号,连续2年获得“省直部门十佳新媒体账号”,获得“优秀政务公开优秀案例”,新浪微博2021年度一季度、三季度“创新应用与传播”优秀案例,微博四川“整合宣传”“创新传播”优秀案例等奖项。
在具体的运营实践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汇聚法治四川宣传合力。
为推动新媒体宣传有序开展,中心成立了创意策划组、新闻媒体组、新媒体组、短视频组、网站舆情组、宣传片册组等6个工作组,按照整体统筹、归口管理、统分结合、系统推进的思路,实现了新媒体平台新闻生产策划、采集、编辑、发布流程一体化,搭建起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新媒体“中央厨房”。紧紧围绕“法治四川”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紧扣司法行政“1+4”职能任务,充分运用“法治四川”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动“法治四川”宣传从弱到强,由小到大,形成品牌,形成声势。在管理上,为推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同向发力,及时制定了考核办法、实行通报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强化激励、鲜明导向;加强与依法治省成员单位对接联络,争取法治四川建设成果资源共享、创意共商,为推动“法治四川”宣传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在平台上,先后开通“法治四川”抖音号、头条号,将微博、网站更名为“法治四川”并完善健全相关栏目,强力打造提升“两微”影响,推进联办“法治四川”APP,成功构建起“法治四川”宣传多元优势互补的“四驾马车”,汇聚起法治建设的矩阵力量;在统筹上,统筹整合新媒体资源,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实现手机有推送、报刊有文章、电视有报道、网上有点击,充分展现了“法治四川”动态与特色亮点。
▲政务微信“四川司法”
二是创新创意、对路对味,塑造法治四川宣传品牌。
“法治四川”新媒体始终坚持中心“创意为王、策划优先,形式更新、迭代升级,受众为先、对路对味”的新媒体工作要求,紧扣法治四川建设成果宣传的职能定位,牢牢把握举旗定向、塑形铸魂、舆论引导、服务人民的正确方向,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用法治的声音护航平安,用优质的内容打动人心,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暖人心、释难疑的“法治大餐”。
尤其是@法治四川、@四川监狱政务微信微博账号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紧扣“法治四川”建设抓策划,立足于深度反映全面依法治省的经验、做法与成果,先后开设《法治四川纵览》、《法治政府创新实践案例》、《行政执法的脚步》、《法治川渝》、《法治新闻回顾》、《为群众办实事看法治四川》等栏目,定期通过图文并茂、动态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展示我省在依法治省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特色亮点的举措。结合依法治省各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实际,在@法治四川微博开设“法治四川Ÿ法院”“法治四川Ÿ检察”“法治四川Ÿ公安”“法治四川Ÿ政务” “法治四川Ÿ校园”等话题,即时发布相关部门的法治动态。两年多来,已制作播报《法治四川纵览》、《法治政府创新实践案例》、《行政执法的脚步》视频80余期,推送法院、检察、公安、政务等系统的话题1560余条。四川司法微信发布信息2000余篇,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委政法委采用200余篇。围绕“1+4”司法行政职能抓策划,紧扣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守法各环节,紧扣阶段性重点工作抓策划,推送相关信息11500余条。着力于打造监狱系统网红,开设具有网红标签原创栏目剧,推出了《莫富贵的高墙日记》《富贵说监狱》《狱博士说狱事》《嘉妹蝶变》《敏妹说狱事》等系列短视频作品,赢得了公众广泛好评。通过近年来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近一年时间,以“法治四川”宣传融媒中心为龙头,带动全系统新媒体宣传,成功迈入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流方阵。经统计,“法治四川”微博更名开通两年多来,影响力从起初的全国排名前100以后迅速跃升为日平均排名前三,成为全省9个100万级粉丝量账号之一,在去年12月31日顺利突破145万。两年多来,“法治四川”两微发稿量超8万余条,阅读量及转赞评超亿人次,微博账号长期稳居全国司法行政前2,在全国省级司法部门中保持第一,长期位居省政法、法检司政务新媒体第一;“法治四川”抖音号开通一年来,迅速形成影响,长期保持在全国司法行政前5,创办的多个网红栏目和作品,深受大众欢迎,发布宣传作品1900余条,播放量超9亿,获网民点赞1260万,单个作品播放量超千万达20个。法治四川新媒体连续2年在微政四川年度评选中获得省直部门十佳新媒体账号称号。
▲莫富贵的高墙日记截图
三是多向联动,提升法治四川宣传社会影响。
全系统一直以来把抓矩阵联动、抓集团作战、抓规模效应作为重点。我们通过联动统一步调、汇聚合力、提升影响。在平台联动上,根据“法治四川”两微、网站、抖音等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实现宣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出了系列宣传作品,全方位、多层面反映了“法治四川”业务动态和特色亮点。在横向联动上,中心六个工作组既有分工、又讲协作,通过资源共享、素材共用、优势互补达到步调一致、整体发力,实现高产出、高传播的良性互动。机关各处室之间,通过联络员机制分享素材、密切配合,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不断拓宽了法治宣传的空间。各市州司法局,通过构建司法矩阵,统一调度、统筹策划、矩阵发力,力促提升宣传影响。在宣传联动上,做到主题联动策划、节点统一步调、规模集团作战,较好地实现了日常宣传亮点纷呈、专项宣传集中谋划、重大宣传深度跟进,让大家能及时跟进了解四川法治建设进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探索更多宣传展示形式,比如就大家关心的工作开设话题,通过路采、探访等形式,答疑解惑、增进互动,提升大家对法治四川建设工作的参与度、体验度,努力创作出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法治作品。
Q: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案例跟我们分享一下?
A:去年,法治四川政务微博的“法治四川纵览”栏目──《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优秀案例,该案例的获奖不是偶然,而是长时间探索和坚持不懈的结果。
“法治四川纵览”栏目的策划素材主要来源自《法治四川》内刊杂志,但如何把趋向于政务类信息和调研材料的杂志创作成更容易被网民接受、更便于阅读传播的新媒体作品,是我们一开始遇到的难题。为此,工作人员也是费尽心思,创新性采取虚拟演播室+虚拟主持人,推出系列普法作品“法治四川纵览”栏目,把枯燥呆板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虚拟主持人播报,中间穿插与内容相呼应的图片、视频画面。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文稿内容字斟句酌,也讲求动画视频的一一对应,每一期作品从风格到包装尽量做到既有统一性,又有独特点,在成片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真正变抽象枯燥的法治宣传内容为形象生动的虚拟动画展播,全面展示全省各地建设法治政府的创新实践成果。截至目前,这个栏目已经制作80期,每周一期从未间断,总播放量已超过百万人次,被全国政务号以及各网友广泛传播,为广大网友呈现法治四川建设的进程和成效,为法治四川建设和治蜀兴川添砖加瓦。
▲@法治四川微博截图
Q:在运维过程中,您认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是什么?下一步有何打算?
A:在运营政务新媒体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也遇到一些难点和问题:一是政务素材多,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政府部门的主责主业即是政务工作,因此我们常常拿到手的宣传素材多以政务类的简报、材料为主,甚至只有一份会议通知,加之我们的小编都是各个专业考入的公务员,科班出身的宣传人才较少,在处理宣传素材,开展宣传策划时还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导致宣传作品没有灵气不接地气,创作瓶颈难以突破。
二是账号推广难,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同平台的新媒体账号推广模式不同,我们都是从完全不懂的门外汉慢慢摸索其推广传播规律,但依然还谈不上专业。比如微博的传播优势在于内容简洁、利于阅读、传播迅速,但另一方面,由于人人都能成为新闻发布者,每分钟都有大量微信信息不断更新,而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有严格审核程序,在传播速度和粉丝互动方面天然不占优势。
三是定位不准确,目标锁定太宽泛。政务新媒体最容易出现定位模糊甚至错位的问题,既想快速融入网络收获粉丝,又不清楚自身的受众定位,严重影响平台对账号特征的判定,从而影响平台对其发布内容的推广。一开始我们也存在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在后来慢慢地摸索中不断修正,强调创新创意、迭代升级,慢慢探索出了目前比较适合法治四川宣传的模式。
当然,社会在发展,网络在变化,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政务新媒体的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更多向网红大V学习取经,与普通网民对话交流,才能不断紧跟信息发展潮流,让我们的政务新媒体更出新更出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法治四川的宣传实际,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做法经验,继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力推动法治四川新媒体宣传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