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的拍得最美的大熊猫!”在一幅周孟棋摄影作品前,来自香港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如是说。2022年11月18日,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盛大开幕,作为其七大平行展之一的“隐·趣”──中国大熊猫及栖息地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同步开展。
国际展上的“现象级”
成都历史上首次举办国际摄影周、成都规模最大的影像艺术盛事、汇聚20多位国际摄影大师和900多位国内代表性摄影家的近2000件影像作品……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以极高的艺术规格与国际化策展理念,把人们的期待值与关注度拉满。
此次摄影周以“影像:前景·共蓉”为主题,汇聚了中国顶尖摄影师的经典之作。作为七大平行展之一的“隐·趣”──中国大熊猫及栖息地摄影艺术作品展,由周孟棋等五位艺术家共同展出48幅大熊猫及栖息地艺术作品。“大熊猫”,一直是中国、成都的“现象级IP”。因而此次国际摄影周特辟专区,重量级呈现了这一展出。
作为目前中国关注与拍摄大熊猫时间跨度长、作品数量多、成就极高的中国著名大熊猫摄影艺术家,周孟棋超过30年连续拍摄大熊猫及自然栖息地,“10万+”张影像作品、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获得“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旅游创新突出贡献人物”、“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此次国际展中展出的13幅周孟棋摄影作品,精选了他的杰出代表作和获奖作品,其中,他的巨型尺幅的栖息地大熊猫作品,被用于“隐·趣”展的主海报呈现,他也是此次展览上,展出最多幅大熊猫艺术作品的摄影家。
展览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同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李前光,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摄影家、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副主席任国恩,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柳军、线云强,原秘书长高琴,普利策奖得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刘香成,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家袁学军、王达军、王建军,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贾跃红、副主席田捷砚、刘应华、陈宁、郭际等多位领导和摄影界大咖莅临现场,并对周孟棋艺术作品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大熊猫作品集数量与艺术水准于大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品牌。
熊猫艺术“国际蓉”
黑与白,是鲜明的对立,也是相吸的融合,在生物圈中,只有大熊猫将其表达得最为唯美、稀缺、深邃。在此次展出的周孟棋大熊猫作品中,有入选全国影展的《母子情》,母子依偎,舐犊情深;有获得G20全球摄影大赛自然类金奖的《哥俩好》,两只大熊猫亲密互拥,妙趣横生;有视角奇特的《体操王子》,熊猫运动了得,功夫无敌……
和很多摄影师拍的熊猫不同,周孟棋镜头下的大熊猫,以一种极为鲜明的“拟人化”特质,与人类共情,瞬时俘获观者的心,这也成为周孟棋的代表艺术技法。在这些作品中,“美”表现得极为圆融,亦动亦静,亦美亦纯,游动着自然的灵性。大熊猫在这些艺术中,已不再只是美的个体,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一种中国式哲学。“大熊猫原来可以拍得这么美!”很多参观者在观看了国际展现场后,如此赞叹。这位潜心30年、技艺炉火纯青的摄影艺术家,正用他丰厚的时光历程和极为惊艳的视觉艺术,征服更多观者。
周孟棋认为,大熊猫无论是进化历史、生活习性还是形态特征,都充满了中国智慧。他们非黑即白,如同中国的“太极”色彩,浑身充斥着对比的张力,却又如此和谐统一。他们清醒睿智,顺应自然;守中平衡,万事有度,从而达到一种无所不容、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这与现代中国向世界表达的和平、包容、自信不谋而合。而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熊猫无疑是成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绝佳的“代言人”。
摄影文创“当代派”:
当代,伴随着数字成像的虚拟性和全民摄影的普及性,以及图像传播的数码化、瞬时化,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影像,它的未来还能幻化哪些形态,走进哪个次元?
对此,摄影家周孟棋已在做更多尝试。
在本次摄影周现场,周孟棋不但带来了他的影像艺术作品,更将中外出版的摄影书籍、刊物、数字文创艺术品等融为一体,纷沓呈现。在展览区,展出了他多达十几种、被译为多国语言、进入世界多家图书馆收藏的出版物;有作品上刊“集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几大刊的展示;有中国邮政熊猫邮局发行的周孟棋熊猫邮品和年度发行榜首的大熊猫明信片;有在第二届数字国际熊猫节上全球首发,开创“元宇宙”产业赛道──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数字珍藏文创品及创新熊猫台历……这些摄影艺术的文创衍展呈现,对探索沉浸式、场景化领略影像艺术,打造数字化创意消费场景做出了可贵尝试。
经略既张,宏图将举。“二十大”后的中国,正站在全新世界格局之下,以开放胸怀深度融入;“前景”中的成都,也正向“世界文化名城”目标迈进。一个最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一张最成都的国际化“面孔”──—这是大熊猫艺术对中国自信的诠释、对今日成都的“共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