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首创 !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建成

2022-11-25 18:0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初冬,每年这个时候,江河开始进入枯水期。11月末的都江堰却依旧川流不息,江水一路高歌经过宝瓶口。不知不觉,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有了一些小变化。

7AAA8033-0F76-4E6C-ABEE-59A63FB8B574

宝瓶口测站点,河道两岸深蓝色的测流区域和红色的工作警戒区标识牌十分显眼,每一个测站点仿佛都在以这种方式正式告诉大家:咱真有测流工作任务,没事别再随意“接触”啦!这些改变,都来自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建设。

灌区首创 率先提出标准化“量水秤”

什么是“量水秤”?“量水秤”有什么意义?当大家都对此感到困惑的时候,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书记朱泽华给出了解释。

DE025BE8-58BD-4B85-99F4-D6351F7BD06C

“秤是统一的称重标准工具,“量水秤”就是用来测水位、测流速,计算水量的标准工具。”他说:“构建灌区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灌区建设管理现代化重要进程,是四川省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六化”灌区建设要求。标准化建设是都江堰灌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的重要任务,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建设,一方面对灌区已建量测水站点后期标准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指导;另一方面为下阶段“十四五”量测水规划点位建设提供建设依据。从量测水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全方面构建了标准、适用、经济、高效的量测管控体系,实现了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一套适合都江堰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量测水样板。“朱书记几句话就道出了量测水的重要性,以及建设标准化“量水秤”的必要性。

从“十四五”开始,国家逐步启动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作,提升灌区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成为现代化改造的关键举措。按照四川水利“3226”总体工作思路,筑牢“5+1 ”水利大基础,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立足灌区工程实际和精准量水需求,率先在全国大中型灌区中构建了灌区标准化量测水体系,率先提出了标准化“量水秤”和应急“量水秤”概念,率先实现了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建设。目前,体系规划了15类标准化“量水秤”、8 类应急“量水秤”,形成了中国灌区协会团体标准、《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建设技术标准》等多类规范标准体系,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等20余项,赋能灌区一体化管理改革、科技创新,助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

“量水秤”因地制宜  助力精准量测水

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体系建设,从解决灌区量测水场景复杂,建设及投资标准不统一,建设管理运维体系不完善等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打造了15类标准化“量水秤”。15 类标准化“量水秤”以不同测量方法、设施设备,对应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多类应用场景。

4AE21767-87C5-4E1C-8B30-97DF7164C2D0

例如,对于>40米的主干渠,匹配侧扫雷达量水秤和多类缆道式量水秤。针对20—40米的干支渠,匹配桁架双轨小车量水秤、侧壁固定式 ADCP量水秤、高规简易缆道量水秤;针对5-20米的分干渠、支渠,采用雷达量水秤、渠底 ADCP量水秤、固定时差法量水秤等;针对 0.5—5米的支渠、斗渠,匹配一体化雷达量水秤、接触式水位计量水秤、堰槽量水秤等;对于1.5米以下的斗支渠、分水洞,采用量测控一体化闸门量水秤等。通过不同点位条件,匹配最佳测量方法,最大化实现精准测量。此外,各站点同时进行标准化特征建设,对测站环境、功能分区、设备安装设施、辅助设施、信息展示牌等进行外观规范,展示具有都发中心鲜明特征的量测水体系,向公众宣传水利政策、水文化、节约用水、用水计量,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典型试点建设 发挥积极效应

2022年11月,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典型试点全线建成。本次共选定点位22 处作为先期试点,开展示范建设及应用,以灌区渠首工程、各处骨干工程、支渠、放水洞口门等为先,进行新建或改造,取得初步良好成效。

通过标准化“量水秤”,相关人员可全局掌握灌区渠系各口门、输水断面、用水场景的水位流量动态,实现了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灌区用水效率和供水保障率,为推动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灌区效益,赋能“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