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12月11日,川大华西春熙医院与华西医院骨科成功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辅助关节置换机器人上市后全国首台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帮助73岁患者解除膝关节疼痛折磨
今年73岁的王婆婆家住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10多年前,她的膝盖开始疼痛,后逐渐发展到走路困难。王婆婆说,50岁后,她干活需要拄着棍子,无法蹲下、久站,走路姿势一瘸一拐,严重影响到生活。此前,她曾在多家医院先后接受过药物镇痛治疗、理疗等,效果均不理想。
5年前,王婆婆因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了右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半年前,左膝关节疼痛再次加重。12月8日,她来到川大华西春熙医院就诊,门诊以“原发性单侧膝关节病”收入骨科进行治疗。
在骨科门诊,华西医院周宗科教授和川大华西春熙医院刘永光主任对王婆婆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患者左膝内翻且无法完全伸直,跛行步态。膝关节活动度均只有90度,屈曲畸形15度,内翻畸形10度,X线片显示关节面软骨缺损,呈“骨磨骨”表现,左膝关节骨关节炎都已经达到终末期,只有手术治疗才可能解决患者的病痛。
刘永光教授解释,“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腿是直的,一条线。等到一定的年龄,膝关节开始磨损,关节面软骨没有了,骨头磨骨头,产生剧烈疼痛”,他表示,平时我们走路时对膝盖骨头产生的压力,靠被关节液包裹的软骨分担,软骨是光滑、有弹性的,可以形成保护作用。没有软骨后,骨头磨损骨头,站起来痛、走路也痛。
本次手术和王婆婆5年前做的右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何不同?周宗科教授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分两步,第一步是将患者的CT扫描数据录入电脑进行建模,需要考虑‘需要截骨的位置是多少,安装的假体有多大?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先在电脑上做一次演练,进行精确的测量技术,在手术时再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一步步实施,手术精准度更高。”
精准、智能、个性化
我国自主研发辅助关节置换机器人上市后全国首台手术成功开展
事实上,早在2020年10月2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周宗科教授团队就成功完成我国西南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研究。
周宗科介绍:“当时我们做了一项研究,以2020年10月—12月拟接受初次单侧TKA(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 TKA 组和 RTKA(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组 ,特别说明的是术中应用的是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结果显示采用国产机器人行RATKA能提高截骨、假体安放位置以及下肢力线精准度,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2022年上半年,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当前第一且唯一一款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特别审查程序并获准上市的开放式植入物数据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
12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辅助关节置换机器人上市后全国首台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术在川大华西春熙医院成功开展,全程历时一个多小时。
刘永光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主要优势是智能、精准、个体化。手术精确度高,能精准到1mm以内,是人无法实现的精准性。同时,假体的精确安放,能保证手术效果和术后假体使用寿命。此外,机器人还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休特征,如畸形和骨解剖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规划和手术,使手术效果更适合病人的特点,即个性化手术。机器人在术中使股骨侧不打开髓腔,无需彻底显露,因此也能减少手术出血和损伤,实现快速康复。
他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川大华西春熙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投入使用,今后将陆续开展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脊柱等方面手术,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