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现场,一棵棵新栽的树苗迎风摇摆,长势喜人。
趁着好天气,龙泉驿区村民李冬一大早就换上安全帽和工作服,和小班的同事们一起进山,来到项目现场,将一棵又一棵树苗种下……“我家就在龙泉山上,年初看到储备林项目招工,我就报名参加了。”李冬说,成为植树大军的一员,每个月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和过去相比,今年的收入翻了一番。”
据成都昆仑森投龙泉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鲜泰巍介绍,项目现场工人总数已经超过3000人,其中50%以上都是和李冬一样的当地老百姓。
成为种树专家 收入稳稳增加
昨日,记者来到龙泉山国家储备林建设现场,崇山密林间,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上千名施工人员按小班为单位分散于各自区域,用自己的汗水为新苗木安家。
整地挖坑、施肥回土、苗木栽植、浇定根水……经过数月的合作,李冬所在的小班成员间已十分默契,通过熟练的配合,他们几分钟就能栽好一棵树苗。
种树看着简单,背后其实也有很多的科学知识。在入职之初,李冬和同事们都接受了严格的种植培训。“我们学习了储备林的知识,了解了它的意义和价值。”李冬说,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教学,他们知道种植时要搭配不同的树种,“总而言之,就是要让龙泉山变得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在栽种的过程中,李冬和同事们还要根据树种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树木栽种的疏密,既不让树木相邻太近发生激烈争夺养分的情况,也不能让树木相邻太远浪费空间。在栽完树苗后,工作人员还会在树苗周围铺上防草垫,预防杂草争夺树苗的养分。
午饭休息时,李冬告诉记者,几个月下来,他不仅存下一笔可观的收入,还成为一个种树的“专家”,“作为本地人,亲眼看到龙泉山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我也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快乐。”
储备林项目带动居民多元增收
在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中,当地居民王铭也从中受益。“我的工作是修建管护用房,最近我们的云顶石城翻新的管护用房已经完成了闭水试验、线路改造等工作,新修的几座管护用房也即将完工。这项工作不仅增加了我的收入,而且离家很近,我还能照顾家人。”
据悉,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不仅将培育多功能森林 52万亩,建设苗材景兼用园区 3.0万亩,打造现代化产业基地 1.6 万亩,还将建设各种配套设施,包括道路改造提升、构建林火视频监测、建设森林消防水源基础设施;新增山坪塘、小型水库库容;建设管护站点用房;建设智能化监测体系等。
“我们还将做好人员能力建设,开展组织能力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人员与技术培训。”成都昆仑森投龙泉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鲜泰巍说。
“李冬和王铭的例子并非个例,储备林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对拉动项目区劳动力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龙泉山生态项目工程总承包部总经理王登广表示,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项目建成后也将为区域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除此之外,项目建成后,城市森林公园的维护、管理、经营,储备林项目的管理、维护、抚育、间伐、更新等工作,也能给当地群众提供稳定工作机会。“如果将康养、旅游等衍生的其他服务业也计算在内,项目社会发展前景广阔,能够为本地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王登广表示。
“在龙泉山实施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项目实施机构龙泉山管委会对项目公司加强日常督导,精心组织协调,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齐抓共管、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营造林7万亩,在修复‘绿水青山’方面已初见成效。此外,项目实施还将进一步增加森林外溢价值,提升周边区域投资环境,逐步提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生态事业部部长冯毅说,项目范围内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合法合规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守绿换金,借绿生金”促进当地农林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得林木、社会得生态、地方得投资、企业得增效、林农得增收的目标。综合来看,项目的实施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增加项目范围内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助力项目区域内乡村振兴,带动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