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动”起来的三星堆、与元宇宙大熊猫“合拍”视频、现场体验夹江年画木板印刷技艺,以及蜀锦、青神竹编等非遗产品……12月29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置了文旅融合·文化消费馆,展示各地促进文化消费的新举措及文化消费特色品牌,四川展馆在该展区精彩亮相。当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文博会11号馆的四川展馆,现场探访这里精彩纷呈的“川味儿”文化魅力。
走进展区,占地560平方米的四川展馆内“活力天府 文化四川”等标语尤为醒目,此次我省组织了70家文化企业参展,通过“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活力迸发的文化企业”“精彩纷呈的巴蜀文化”和“方兴未艾的新兴业态”四大板块,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文化建设成就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特色亮点。
在文化消费新技术场景展区,记者看到现场重点展示了“文化消费新技术场景”──三星堆数字艺术空间和熊猫时空馆。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文明三星堆和在地球上生存800万元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元素,利用三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发布及展览消费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巴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来到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成效展区,现场陈列了全省7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在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的工作成效。据悉,近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成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和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改组组建、川报集团和党建期刊集团整合、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上市、四川新传媒集团成立等重点改革任务,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其中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10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其子公司新华文轩是国内第一家“A股+H股”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四川新传媒集团子公司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地方新闻类媒体A股上市公司。
在精彩纷呈的巴蜀文化展区,记者看到了我省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特别是在推进非遗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科技化、时尚化转型、在传承中走向市场的成效。这次展示的有走向世界的自贡彩灯、中国三大名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之一的“中国织锦之母”──蜀锦、“中国伞王”泸州毕六福油纸伞、曾作为国礼的青神竹编、夹江年画等非遗产品。
方兴未艾的新兴业态展区内,重点展示四川省在文化装备制造、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等数字化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效,以及“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这次展示了先进的长虹电器的激光投影系统和湖山电器的舞台音效系统。
近年来,我省培育成长起来了一批本土优秀数字文创企业,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王者荣耀》等现象级文创产品,特别是游戏、动漫、电竞等文创产业,成为年轻一代认识成都的新名片──文创第三城。本次有为《哪吒之魔童降世》配音的声娱文化、研发出海数字文创《万国觉醒》游戏的乐狗科技、艾尔平方的动画《汉化日记》;星阅辰石的动漫作品《遮天》;音乐版权内容公司成都嗨翻屋音乐开放平台等参展。
来到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发展成效展区,现场展示了四川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发展成效。近年来四川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推动省级媒体加快转型、市级媒体先行先试、县级媒体快速发展,目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新传媒集团等3家省直媒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4个市(攀枝花、遂宁、雅安、资阳)入选中宣部市级媒体融合试点,全省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四川观察、红星新闻、封面新闻等新媒体影响力进入全国前列,仁寿、古蔺等县级融媒体建设创造了全国经验。
除了线下展出的全省文化企业的拳头产品和重点项目,还利用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将线下展馆展览内容通过文博会官网和微信小程序“文博会+”等云上平台进行同步展示。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持久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389户。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874.84亿元增长到2020年2037.13亿元,年均增速10.5%,占同期GDP的比重从3.12%上升到4.20%。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记者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