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基层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彰显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重要载体。近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发布特别策划主题报道栏目《我从基层来》,讲述基层代表为改善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的履职故事。
代表名片:省人大代表、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洛子布哈
“从贫困村到吃上‘旅游饭’,我们底底古村可谓是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省人大代表、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洛子布哈是一名退伍军人,12年前他放弃县城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担任村干部,带领全村人民修路建新寨,逐步村民们让从传统的“务农者”“耕山者”转变成了手端“文化碗”的“旅游者”。
退伍不褪色 放弃高薪回乡建新功
“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家乡还是那样的穷。”2008年,洛子布哈退伍回到底底古村,迈进寨子的那一刻,他有点失落,离开家乡5年了,家乡还和记忆中的一个样。
洛子布哈的家乡在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落。退伍回乡的他怀揣着致富梦想,选择来到峨边县城附近的一家公司工作,每月工资大概3400元,对于当时的洛子布哈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最初的底底古村,无集体经济、村貌脏乱、村民收入低,是远近闻名“守着金碗讨饭吃”的问题村。为了摆脱底底古村的发展困境,2010年3月,村里的老支书“三顾茅庐”,邀请洛子布哈回村发展。
“村干部的待遇与我当时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因此,前两次我都拒绝了老书记的邀请。”洛子布哈坦言道,直到第三次老支书来,他说:“布哈,你是我们底底古村的村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但你不要忘记了,你同样是一名共产党员!”
正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字深深敲击到洛子布哈,2010年6月,洛子布哈谢绝了公司的挽留,辞职回到了家乡。同年11月,洛子布哈全票当选为底底古村党支部书记。
修路建新寨 带领全村脱贫吃上“旅游饭”
底底古村是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66人,贫困发生率34.6%。如何拔掉“穷根”,带领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洛子布哈面前最大的难题。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担任支部书记后,洛子布哈凭着敢闯、敢拼的劲头,成功争取到了第一笔资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新建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3年,洛子布哈与村“两委”又通过不懈努力,底底古村被纳入市级彝家新寨建设示范村,乘着政策的“东风”,村民们纷纷住进了新房,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卫生室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
“但脱贫不能光依赖政策‘输血’,更重要的是靠自身‘造血’。”面对底底古村的变化,洛子布哈清醒认识到。2015年,在他的推动下,村集体办起了合作社,通过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茶园,鼓励村民饲养高山生态羊、土鸡、土蜜蜂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每户村民年增收约1.2万元。
2017年,底底古村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洛子布哈又开始谋划底底古村的发展方向。
“底底古村毗邻黑竹沟景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洛子布哈说:“因此,我们思索何不大打‘旅游牌’,发展文旅产业?”
2018年,在洛子布哈及多方努力下,引进优质企业打造旅游品牌,充分融入彝族元素的“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顺利开业。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民居、聘用村民、利润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提升。
连任省人大代表 为乡村振兴继续发声
2018年1月洛子布哈正式当选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在担任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期间,洛子布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特别在推动治理彝区高额彩礼、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立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是我第二届担任省人大代表,很荣幸能够继续连任,我将继续认真履行代表职能,积极为群众代好言、服好务。”在今年两会上,洛子布哈最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乡村振兴。
“我这次带来了两个建议。”洛子布哈说,一是建议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和引进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农村带头发展。“此外,我还建议在乡村振兴中省市财政资金继续向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倾斜,提高村级公共运行经费,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打破以村自建为主,零散小规模投入,分散经营管理的现状,由县级层面组建乡村集体经济投资公司,通过包装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的农投企业,投资建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效连接市场,提升竞争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川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