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设计的我省首座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G5京昆扩容成绵段马鞍山隧道近日全面贯通,为项目全面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让我们沿着马鞍山隧道从无到有、从图纸变为现实的成长之路,一同来揭秘这座隧道背后的故事。
马鞍山隧道是中国国内少见的双向8车道隧道,左右洞分离设置,左洞长890米,右洞长885米,该隧道最大开挖宽度为23.05米,最大开挖高度为14.8米,最大开挖断面257.05平方米,为目前国内在建公路隧道最大开挖断面。
交通设计院公司隧道分院院长袁松介绍到,目前,国内外修建的单洞4车道特大跨度高速公路隧道非常少见。马鞍山隧道围岩以Ⅴ级为主,岩层水平状,浅埋段多,最大埋深只有112.7m,安全风险高,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
公司以“基于BIM 技术超大断面浅埋隧道信息化管理示范关键智能建造技术”为题开展创新研究,通过引入BIM+GIS技术搭建隧道设计施工协同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了传统监测手段与管理平台,实现了隧道施工信息精细化动态管控、施工安全风险管控、设计施工协同三大目标,为此次马鞍山隧道安全、快速建设与顺利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最先进的软件、硬件技术进行了集成,自主研发的马鞍山隧道信息化系统,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研发可视化进度管理系统,实现三维可视化进度管理,实时监测结构安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工地”,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通过该系统,能及时了解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力学动态变化,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异常及前兆,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指导,为优化隧道施工方法和参数调整奠定基础。
“在科技手段的赋能下,马鞍山隧道建设不断提速。马鞍山隧道于2021年6月26日开工进洞,右洞于2022年9月15日顺利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120天;左洞于2023年1月11日顺利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150天。”
公司提前布局数字化转型,逐渐形成“勘测—设计—施工”的全周期数字化应用方案,陆续研发了隧道设计系列软件、后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施工协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打通了隧道全周期数字化应用链条,为隧道全面数字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负责人孙中秋提出了正向设计数据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融合思路,实现设计与施工阶段数据的协同;为有效提升后台监测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基于二分法和相关系数控制法申请了“隧道变形监测数据新型预测模型”发明专利。
BIM中心技术团队充分考虑系统实用价值,以提质增效降本作为导向,并考虑后续功能扩展及与其他系统的对接融合,携手搭建了多源一体化的信息模型系统,建立了现场施工、实时监测与信息系统的融合通道,实现了设计、施工和监测三方数据互联互通的协同管理及安全预警。
下一步,公司将系统总结超大断面隧道勘察设计经验,持续提升特殊隧道设计水平,助推数字化转型,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