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

2023-02-15 11:5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14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宣读表扬了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和先进单位。

根据2022年度市(州)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泸州市等5个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省纪委监委机关等22个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根据2022年度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结果,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荣县等10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成都市青白江区等15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旺苍县等10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等50个乡镇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土门村等500个村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简阳市云龙镇方井村等200个村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其中,都江堰市获评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

强化政治引领

高站位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建强“一线指挥部”。构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市委农办统筹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科学有效推动工作。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纳入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重点工作予以部署,提出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发展目标,作为全市“五大新城”总体目标之一,精准制定年度任务清单,设立专项工作组和“红黑榜”机制,有序推进30项重点工作和“青山药谷”等13个功能性、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市委常委会会议28次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天府粮仓”建设等工作在都江堰市落地落实。坚决落实要素保障。连续两年提高财政预算投入乡村振兴比例和资金绝对值,2022年达到1.68亿元,占总预算3.75%,安排167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占比全年的8%,比考核规定高3个百分点。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针对“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乡村人才落实现金奖励、特聘岗位等4项专属政策。成立成都首支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投入使用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600万元。


折耳兔摄

扛牢灌区责任

做优做强“天府粮仓精灌区”

紧抓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藏粮于地”。坚定落实成都“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做优做强“天府粮仓精灌区”特色功能,严格执行 “田长制”,创新建立“公检法”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近三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连续获评成都市“优秀”等级,连续两年腾退低效果木恢复粮食种植上万亩,腾退面积和效果位居成都前列,获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调研肯定,有关经验在成都市推广。创新提升耕地“容积率”,多措并举“藏粮于技”。联合川农大、省农科院建成粮经复合种植科创攻关基地,探索出“粮果”“粮药”等精华灌区农业新“CP”,其中“猕猴桃+马铃薯”亩均收入1.55万元、增收3500元以上,初步实现亩产“吨粮田、五千元”。聚力建圈强链,提振现代农业发展能级。认真落实成都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部署,将种植业作为全市6条重点产业链予以推进,对表对标构建“5+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启动建设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整合其中4个规划打造1个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引入泰国正大等链主企业,中泰(四川)生态农业产业园成功落户,都江堰猕猴桃成为成都市唯一获得“两部委双认证”的地标产品,品牌价值达38.38亿元。

聚焦宜居宜业

生动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拓宽发展空间,编好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完成聚源—石羊农旅融合发展片区等4个镇级片区和蒲阳街道向峨、石羊镇竹瓦等4个村级片区规划,以及“21+13”市镇两级专项规划。做美灌区形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和100%无害化处理,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从94%提升至97.26%,建成286公里三级绿道体系和问花村、川西音乐林盘等14个A级林盘景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华网“2022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致力幸福美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党建引领“3+1”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形成5346个微网格,抓细抓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建立健全农集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公共服务供给、村民自治发展、遗留问题解决五大长效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促进乡村有变化、农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可,获评新华网“2022公共文化服务创优优秀城市”。

突出就业创业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鼓励农村“双创”,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联动川外、东软、四川工商职业等高校新建4个乡村振兴创业基地,培养储备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2063人,2022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85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537人,获评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1:1。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完成13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挂牌,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青城山镇大通社区获评四川省2022年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案例入选全国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教材。聚焦乡村新经济,不断兴旺“灌区业”。精华灌区—天马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度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青城雪芽等3个“灌区造”农产品在2022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分获“一银二铜”,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精华灌区金秋粮果乐享季活动,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综合收入60亿元,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