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在国家层面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江安县始终以争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奋力打造宜宾高品质崛起的新型城市,力争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在高站位中筹划推动建设工作
围绕“长江生态首县,魅力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着力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以打造高品质宜居公园城市为目标,高质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前期工作咨询单位备选库,逐项下达前期时间节点任务,有效提高储备项目的“成熟度”。落实专项建设资金,县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优先满足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主抓手,纳入县委工作重点、政府民生工程。
在高质量中精心组织城镇建设
针对老城区城市面貌差,功能性不足短板弱项,投入6.25亿元,实施2019—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1.5万户、居民6万多人。广泛汇聚民意民智,改造全过程落实由民做主,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由“社区管”向“共同治”的转变。坚持因社而异、保护文化街区、不搞大拆建。实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老旧小区全覆盖,已完成2019年度至2021年度共219个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实施2022年度6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023年度30个老旧小区申报,正在开展前期项目工作。
在高标准中做好要素协调保障
严格项目审批,认真开展城镇化项目审批把关制度,提升项目效益。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建立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多元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对上项目资金,包括中省预算内补助、部门专项补助等无偿资金,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低成本有偿资金,2022年,江安县共计争取到位上级资金20.5亿元。其中,无偿资金项目140个,无偿资金6.82亿元;债券资金项目12个,债券资金13.68亿元。整合重组融资平台,提高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打好市场化融资“组合拳”,做好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配套融资进行组合融资。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在高效率中强化项目跟踪问效
建立“红黑榜”制度。将县城新型城镇化项目纳入县重点项目管理,实行县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全力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进入“红榜”的单位给予年度目标考核加分、增加优秀名额,对推进滞后进入“黑榜”的给予相应惩罚。强化项目跟踪问效。实行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由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按期推进城镇化项目建设。
在高品质中提升城镇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市民中心全面开放、县人民医院妇儿科住院大楼暨门诊部综合楼建成投用,老旧小区改造形象凸显,小坝小学、小坝中学、新区第一幼儿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县城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县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天宜锂业、光原锂电等企业建成投产,中明广场商业综合体全面运营、剧专商业综合体基本建成,二、三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县城人口就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加,新增就业岗位约1500人。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园城市初具雏形,淯江滨河公园、长江竹岛、天堂湖公园等8大公园建成运行,城市管网、道路、停车场逐步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新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