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罕见被看见” 四川省人民医院罕见病中心正式揭牌

2023-02-28 09:10: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呼吁大家认识罕见病、关注罕见病,让罕见被看见,这是我们成立罕见病中心的原因之一。”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部长、罕见病中心副主任甘茂周说。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根据《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定义,在我国,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称为罕见病。

为了全方位提升罕见病防治能力,提高大家对罕见病的关注度,2月27日下午,四川省人民医院罕见病中心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的成立不仅让罕见病诊治更加高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罕见病科研力量的投入。

患者故事:

求医之路走了4年 最后被确诊患有罕见病

70岁的刘阿姨(化名)在2015年开始出现手指卷曲、四肢麻木等症状。刚开始,家人都以为是风湿没有太在意,后来症状逐渐加重。从2019年开始,家里人带着刘阿姨四处问诊,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经历了4年的求医之旅,今年刘阿姨在省医院被确诊患有罕见病。

“去年刘阿姨来的时候,一直被诊断为房颤、心衰和周围性神经病变,但治疗的效果一直不好。”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主任医师王文艳说。

拿着刘阿姨的心电图和超声检查报告,王文艳反复查看,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我发现刘阿姨心脏超声有很明显的肥厚状改变,心电图上也有一些低电压的改变,结合这些,我觉得刘阿姨很可能患了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罕见病。”

出现这个想法后,王文艳立刻召集医院的相关部门和科室,启动特发性心肌病多科会诊。最后通过基因筛查,确定刘阿姨患上了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

“因为大家对罕见病的认识相对薄弱,所以刘阿姨的病情确诊耽误了不少时间,如果能早一点发现真正的致病原因,治疗效果会更好。”王文艳说。

罕见病中心成立

组织专家团队提高罕见病诊断效率

甘茂周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罕见病就存在诊断困难,用药困难的情况。今天省医院成立罕见病中心,正是希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改变。“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2亿人患有罕见病,而我们国家就有两千万人。让罕见被看见,我们一直在努力。”

记者了解到,省医院罕见病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学科联动。因为罕见病的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在诊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科室,这可能导致患者确诊过程非常曲折。而罕见病中心的成立,可以直接统筹协调各个学科进行会诊,让罕见病的诊疗更高效。真正将不典型的罕见病从临床中筛选出来,达到快速诊断的效果。

“目前我们罕见病中心有5个职能科室和部分临床科室。虽然现在只成立了部分罕见病的诊疗团队,但之后我们会陆续建立更多的专家团队,争取覆盖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20种罕见病。”甘茂周说。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开展罕见病诊治的同时,医院还会进一步加强针对罕见病的科研投入。“目前,针对罕见病,大多数时候只能进行替代治疗,通俗一点就是身体里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通过科研,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将病变的基因彻底修正,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记者 杨甦 实习记者 胡瑰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