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又一好消息传来,
成华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标准化医养联合专项试点
通过验收!
这标志着成华走上了
标准化助力医养基本服务
升级发展的快车道。
什么是医养联合?
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
截至2022年底,成华区共计建设和引入医养结合定点服务机构24个。
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100%。
老年人关爱巡访达123750人次。
家庭医生团队115个,家庭医生签约人数57.07万。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96%。
数据的背后,
是怎样的建设理念与服务举措,
带你一探究竟。
近年来,成华积极构建医养联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常住居民为服务对象,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医养结合”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为重点,实现“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模式统一化、服务内容量化”,让老年人充分享受优质、便捷、高效的医养服务。
居民健康安全屏障
“筑”起来
在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杉板桥分中心,居民不仅能在宽敞明亮的诊区享受常规的全科医疗门诊服务,还能在中医集中诊疗区、儿童保健区等特色健康服务区域体验精细化、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在三楼的中医集中诊疗区,以各种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的诊疗服务深受老年居民青睐。在这里,专业的中医医师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中医传统绿色疗法、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
此外,医院还开设了B超心电、放射科、免疫规划等检查科室,并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体检服务。
作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家庭医生”团队的建立,也为辖区内12万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环境和更便捷的就医体验。“签约‘家庭医生’后,医生不仅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还能针对患者制订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指导。”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雪告诉华仔。
医养服务部门共治
“联”起来
传统养老观念仅强调“养”,医养结合的目标是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除了设立护理照护专区,我们会通过全程照料、康娱活动、心理疏导、社交生活等多方面预防和干预,延缓一系列慢性病的发展进程,当老年人遇到身体不适等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医养结合绿色通道’,将病人快速送至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龙湖·椿山万树养老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唐大爷入住龙湖·椿山万树养老中心已有一年,因患有脑梗后遗症,他需要借助助行器才能行走。通过“医养结合绿色通道”,唐大爷定期前往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唐大爷下肢运动功能得以改善。
“在养老中心,我们的基本生活能得到充分保障,而当我们有就医需求,就能通过‘绿色通道’直达医院,非常便捷!”唐大爷高兴地说道。
除了空间联动,成华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医养联合专项试点建设还全面构建起工作联动机制,破题失能照护标准统一性、待遇均衡性、制度公平性,定期沟通、数据共享、人员协作、评估互认,联动各类养老、医疗、医养基本公共服务机构,让医养服务部门共治“联”起来。
“成华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医养联合专项试点通过‘列清单、明责任、建体系、定标准、促改进、提质量’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补齐了健康、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推进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效衔接,构建起‘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医养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大健康生态圈。”区卫健局副局长谢叶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