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当博物馆遇见春天,是一幅画里盛开的杜鹃花,是一场下了上千年的“春夜喜雨”,是见证商周时期春耕的木耜,是玉牌上灵动的昆虫,是铜壶上枝繁叶茂的桑树……正值春时,文物相约。由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支持,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四川发布特别策划《博物馆里的“春色”》专题报道,联动全省各大博物馆,为你揭秘、解读博物馆里的别样“春色”!
1959年江寒汀《绝句二首·其二》花鸟图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正值春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里游人如织。游草堂、品兰花、赏杜鹃,可谓不负春日好时光。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草堂里,杜甫也曾这样惬意赏春。在其《绝句二首·其二》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勾勒的正是色彩明艳、生机盎然的春末美景。
1959年,海派著名花鸟画家江寒汀以此诗为引,绘青绿的山崖间,杜鹃盛开,花红似火,四只洁白的鸟儿在碧绿的江水上飞翔。工稳画笔,细腻形象,鲜明色彩,让杜诗中的草堂春景活跃于纸上。
“草堂建馆不久,为充实馆藏,江寒汀应草堂邀请特意创作了此幅画,我们保存至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宁介绍,江寒汀作为“海上四大花旦”之一,以花鸟见称,尤善描绘各种禽鸟,深研古代名家画法。在这幅画中,他将宋、元、明代花鸟名家的工笔、兼工带写与海派各家的写意画法融汇到创作中。
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青色山崖上盛开的杜鹃花,一丛丛恣意绽放,红艳如火。但花从不止于是花,更寄托着诗人独特的情感。
陈宁解读,彼时,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人来到草堂定居,生活暂时安宁。在这期间,杜甫漫步于成都的春景之中,写下一批风格清新的佳作。但心中仍充斥着思乡之情。在《绝句二首·其二》中,他以景抒情,紧接着写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感叹。“红艳的杜鹃花,正昭示着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思乡之情。”
在江寒汀的画中,明丽色彩的大胆使用,让杜甫笔下的杜鹃花恣意绽放。而今,漫步于草堂,正是杜鹃花蓬勃盛开的时节,玫红、粉色、素白的杜鹃……静待着游人与画家超越纸张的“对视”,与杜甫跨越千年的“共鸣”。
此情此景下,陈宁也发出热情的邀请,“莫负春光。欢迎大家来到草堂欣赏美景,感受杜甫的诗情画意和画家笔下的美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