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安市召开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四次联席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无论是总结协同合作事项,还是共同商定2023年度合作事宜,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是讨论的重要命题。
2020年12月29日,川渝高竹新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批准设立,2021年12月27日正式挂牌。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共建新区,高竹新区设立两年多来,在川渝两地的合力助推下,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新区的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生态文旅康养、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工业产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
但在发展过程中,高竹新区就曾面临一些跨区域共建问题。
例如,行政区所属税费地方分成比例不一致、税费政策执行口径有差异等问题。如何破题开局?在四川省税务局和重庆市税务局的共同批复下,高竹新区成立了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跨省域税费征管“一体化”改革创新。
这个服务中心有何特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跨省构建管理团队,按照“一块牌子一个团队”的原则,渝北和广安两地税务局按照1:1的比例,首期派驻了6名业务骨干共同办公。此外,还统一了两地政策标准,按照“政策从优、程序从简、税负从轻”原则,形成《川渝高竹新区税费政策差异执行规范》,统一了征管资料、征管流程、纳税服务等差异事项733项。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打破了行政壁垒,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跨省数据的共联共享。同时,通过制定《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并在川渝两省市正式施行,实现新区范围内川渝两地税务联合执法,一体实施。
如今一走进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就能从大厅电子屏上,直接明了地看到高竹新区本月的纳税人接待情况。“累计办理12813笔业务,其中四川7669笔,重庆5144笔。”
同时,通过中心的全国唯一跨省自助终端,群众可以直接通过操作自助机器,实现申领和代开发票的同机同柜同库管理,大大方便了群众和企业。
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的建设,正是高竹新区深入推进跨省域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探索,全面统一川渝两地政务服务标准的缩影。事实上,高竹新区推行的正是“一窗受理、独立审批、一站办结”审批模式,从而打造流程公开、证照互办互认、数据共享共用的跨省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平台。
“探索创新是川渝高竹新区融入骨子里的精神。”高竹新区党群工作部干部黎志华介绍,高竹新区着力构建“1+N”线下服务场景,包含1个综合政务服务大厅,即高竹新区综合政务服务大厅(300平方米),内设市场监督、发展改革、规划自然等8个窗口;N个专业服务场所,包括税费征管服务区、供电服务中心、水务综合营业厅、警务服务大厅等专业服务场景,为高竹新区企业提供全流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已建成投用,正为高竹新区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黎志华表示,下一步,待川渝两省市人大就川渝高竹新区行政事权协同立法授权赋能后,高竹新区将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川渝两省市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这样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的路上。在近日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四次联席会议上,就提出,2023年双方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并同步审议、同步实施,依法赋予川渝高竹新区经济管理方面相关行政审批事权,合力助推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一体化发展。
目前,高竹新区正闯出跨省域一体编制规划的工作路径,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突破了一批制约要素流动的机制性障碍,引入了一批主业突出的优质企业。未来还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