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就我个人感受,还想来第二次,光走一次也走不完、也了解不完他这个城市的一些文化。”近日,来自海南省的游客林财及朋友来到成都游玩,他高度赞扬了成都的城市旅游。
今年五一假期,像林财一样的游客挤爆了成都各大景区,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特色商业街持续火爆。据成都市商务局统计,五一期间,全市215条特色商业街区客流量达842.4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98.4%,营业额约11838.8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35.0%,成都再次开启“人从众”模式。
餐饮消费全面复苏 “五一”日均营业收入342.43万
大熊猫依然是不少游客的假期最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熊猫谷等景区连续四天门票提前预售一空,都江堰景区、青城山后山景区、成都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博物馆连续三日客流量达到或接近接待能力上限。
夜游锦江在“五一”假期特别推出《望江犹记锦官城》首部沉浸式剧游,为游客在桨声、灯影交相辉映的游船中带来独特的诗意烟火文化体验,假期前三天门票提前售罄。“今天我们去了锦江夜游,晚上的夜景、船舶就很美,小酒馆的酒香得很。”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大学生韩华伟来到成都后,感觉本地的夜生活很棒,忍不住用本地方言赞美起成都:“美太太!嘹咋咧!”
餐饮市场方面,2023年五一假期,成都市餐饮消费市场全面复苏迹象明显。据初步调查,我市30家餐饮企业(25个品牌),五一小长假日均营业收入342.43万,同比增长129.0%,日均客流量7700余人次,同比增长126.0%,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
舌尖上的“夜成都” 城市景区及乡村旅游型餐饮同比增长超190%
此外,太古里、锦里、魁星楼、鹭洲里、汇锦城、水街等城市景区及乡村旅游型餐饮假日期间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90%。
当夜幕降临,在宽窄巷子、建设路等夜市继续接档着白天的热闹。从烧烤到火锅、从咖啡到啤酒、从小吃到甜品,这里的夜晚烟火升腾、香气扑鼻,来往人群络绎不绝,开启了舌尖上的“夜成都”。
“每天限量一百份、卖完就莫得了,好吃得很!”“我们家在这开了快十年了,来的都是回头客,你想下看好不好吃嘛”“下次来一定要尝一下我们家的特色爆款,绝对巴适!”4月30日,在建设路的成都市很好吃的火锅粉店,老板张泽宇一边擦汗,一边为不断前来的客人推荐、点单。小小的点单台前挤满了排队购买的人,在他的热情推荐下,游客们纷纷心满意足的完成了选购。张泽宇说,今年明显比过去几年的生意都要好。
“现在我们每天早上11点就被客人催到开门了,一直要开到晚上11点收摊,每天肯定能有个七八百单的样子。”张泽宇告诉记者,疫情结束后,整个建设路小吃街的客流量非常大,给了在此做生意、开商铺的人很大的信心,让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各大商圈持续发力 节日促销丰富多彩
当景区、酒店客流量成倍增长,餐馆、小吃街客似云来,商圈、购物店人潮涌动,就意味着消费品市场热起来了。用数据说话,一季度,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4.3%,比上年全年回升4.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恢复和扩大消费被各级各部门摆在了优先位置。消费复苏、市场回暖、旅游商圈、人声鼎沸,今年五一期间,成都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除了吃、喝、玩、乐等各消费场地,以购为主题的各大商圈也紧跟热潮、持续发力,消费提振跑出加速度。
春熙路步行街历来是外地游客前往打开的目的地。这里包含了吃、喝、玩、乐、娱、购等全业态。在这里,除了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夜晚也分外迷人,游人如织。“我在网上看到推荐目的地都有春熙路,就跟朋友过来逛一下,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确实很不错。”河南游客焦爽说。
在文旅融合促销方面,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五一”小长假,该局积极筹划、组织各区(市)县促消费系列活动,着力恢复消费活力和扩大消费规模。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结合大运会运动元素开展五一动起来、五一城市联赛、舞动人生·跳响大运、妙趣青羊”“味趣青羊”“活力青羊”“好物青羊”、Surf·Park冲浪公园俱乐部开业活动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在龙湖金楠天街,为了响应“爱成都、迎大运”的主题,此次“五一”假期打造了超级运潮季,准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该商圈推广负责人陈庆宇告诉记者,从开年以来,该商圈的销售和客流都有明显的增长,“我们客流同比提升了30%以上,所以我们期待今年的五一期间,能够创造客流和销售高峰。”陈庆宇说。
据监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成都市57家重点企业销售额共计12.6亿元,同比增长14.5%,较2019年同期增长24.8%。升级类商品实现大幅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鞋帽类、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1.05%、21.82%、19.68%、18.77%。大宗商品销售良好,受文旅消费市场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8.8%;汽车类同比增长53.8%(汽车数据为定金增幅,节假日交车不能上牌,因此消费者选择节假日付定金,工作日交车上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