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绵绵细雨的晨光中,张晓彬带着鲜花来到广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楼17床,“秦大爷,那天去家里看您,听说您住院了。这几天天气变化大,您要注意休息,早日康复。”1981年出生的张晓彬中等个头,13年军旅生涯锻造了他身姿笔挺,寸发平头,一张国字脸看起来颇为严肃,但是常常面带笑容的他又让人觉得格外亲切。“本来还要去赖嬢屋头看看的,她之前才做了白内障手术,本身有高血压,手术情况不太好。这周到成都检查去了。”回程中,张晓彬对辖区内烈属和参战老兵等服务对象的情况如数家珍。
▲张晓彬(左一)与同事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优秀士官变身凉山深处“山里人”
“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件事。”这是张晓
彬时常挂在嘴边,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的真实写照。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5年退役后,张晓彬安置在广汉市连山镇从事工业环保工作,他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带回到工作岗位。2017年,他主动争取参加广汉援彝项目,奔赴凉山州金阳县小银木乡开展帮扶援助工作,“结对帮扶一带多”带动当地干部共同为彝族同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小银木乡银木坪村一家5个小孩因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全部失学。当时最大的孩子才14岁,最小的5岁。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睛,张晓彬马上联系当地村委收集资料,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并将孩子委托给他们婶娘照顾,确保低保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银木坪村一家因为妻子生病,无力照顾家中4个孩子,只能在外打零工,无法保证收入。张晓彬就为他争取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方便他照顾家庭。张晓彬的关心付出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彝族同胞。2020年12月张晓彬荣获“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与彝族阿妈在一起
在援彝期间,张晓彬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积极协助小银木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站等工作,为转战新的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秀站长变身家乡建设“带头人”
“我本来就是退役军人,回来能够为退役军人服务,让我更有干劲。”结束援彝工作回到家乡后,张晓彬主动请缨,来到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个“新战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退役军人,受到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一致好评。
服务站建站期间,张晓彬借鉴天津、河北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多次征询辖区退役军人意见建议,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服务站配套接待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对外服务窗口,确保退役军人服务有保障、活动有场地、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
“建站的时候,我就在想,军人为祖国做奉献,我就要为退役军人服好务,打造一个有军味、有温度、有感情的退役军人之家。”张晓彬指着“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牌子说道:“我是退役军人,家里挂的是我个人光荣之家的牌子,这张牌子就是我们连山镇所有退役军人、军人军属共同的光荣牌”。
▲为优抚对象进行年审
服务站是他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的桥梁,自他从事这个工作以来,对于烈属、参战老兵和困难退役军人等等的关心扶助从未间断过,时间上不管寒来暑往,内容上事无巨细。
张晓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周到和热情的服务践行着自己建站时的那句诺言──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2022年8月,张晓彬荣获德阳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
优秀晓彬变成服务群众“贴心人”
关爱烈属,他细心帮扶。赖忠英常常掰着指头细数:2021年5月,张晓彬使用关爱帮扶基金为她改造卫生间和厨房;2022年8月,为她进行住房改造;2023年3月,为其独子蔡尚举烈士迁移烈士墓;2023年4月,利用医疗救助帮她解决白内障手术费用,这些张站长对她的好,她都一一记在心里。
▲走访看望烈士母亲
关心老兵,他一如既往。抗美援朝老兵武代坤记得,2021年6月,张晓彬通过“天使计划”组织26人慰问团到他家里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秦良和不会忘记,2022年7月,张晓彬组织连山二小师生走进光荣院慰问;2023年3月,张晓彬利用关爱基金为秦良和住房改造;2023年4月,张晓彬提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为他解决医疗费用。
用心帮扶,他不遗余力。服务对象的困难和需求,是张晓彬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他为15名服务对象争取关爱帮扶基金6万余元,为84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救助资金40余万元,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尽力帮助退役军人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助力连山镇退役军人创办的德阳戎威消防学校入选德阳市重点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样板”工程。
▲克服困难勇向前
在工作中,张晓彬还常常思考如何充实乡村力量,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添砖加瓦。“在基层工作,随时都可能接到急难险重任务,必须树立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去、挺得上去的顽强作风,才能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退役军人力量。”张晓彬带头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思政引领,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26岁的28人青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带头开展国防动员、卫生整治、日常巡查、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10余次。同时,积极建设“兵支书”“兵委员”队伍,遴选20名优秀退役军人作为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推荐14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会同这支政治过硬、能力优秀、纪律严明的优秀队伍,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与此同时,这支退役军人队伍也在付出中收获了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