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老鹰坵的华丽转身|川江水暖一线连⑤

2023-06-12 11:1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立夏时节,一阵风吹过,江面涟漪轻泛,岸边白绒绒的茅草倒影随着波浪在水中荡漾,幽丽无比。不远处,是老鹰坵公园里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颜昌娣是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石樑社区的居民,现在每天她最喜欢的时刻,就是饭后和邻居们到老鹰坵公园的广场跳两小时的广场舞。“过去想跳也没有地方,现在环境好了,不仅有了场地,社区还为我们装上了一块大屏,看着屏幕很快就能学会。”颜昌娣说。

▲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现状

谁能想到,2018年,老鹰坵曾因污水溢流长江的问题,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作为典型案例曝光,成为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痛点。

而今,这里已成为当地百姓们最爱的休闲娱乐打卡地。

旧貌换新颜

环境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

“2018年10月被通报,我们马上就开始进行整改,2019年11月完成整改销号。”罗汉街道石樑社区党支部书记卢群向记者介绍。

调查发现,当时罗汉街道石樑社区、化工苑社区居住人口约2万人,由于实行合流制截流式排水体制,雨污水未经分流进入了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老鹰坵截污管网体系不完善,在汛期雨量较大或收集池栅栏杂物清掏不彻底时,污水便通过老鹰坵设置的溢流口流进了长江。

发现问题,当即整改。

“找到问题症结后,我们市、区制定了应急治标、长效治本、提升改造三类整改措施。”卢群说,泸州市立即在老鹰坵溢流口新建容积约500m³的雨污收集池,新增应急提升泵,将溢流出的雨污水收集并提升至城东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

“雨污收集池在2018年11月15日就建成投用了,同时为防止杂物堵塞,我们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安排专人常态疏浚,确保雨污水顺利进入城东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卢群告诉记者,此项应急工程的投用,使得老鹰坵污水溢流长江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理。

▲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现状

“痛点”变成“亮点”

昔日“臭水沟”蝶变“城市绿肺”

生态环境整治,要治标,更要治本。

“2018年11月,我区投资1.05亿元,实施罗汉、高坝片区雨污分流改造。”龙马潭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弋向记者介绍,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先后于2019年7月25日、10月30日建成投用,共安装管网42.2公里,实现污水全部纳管处理,清污分流。

在一期工程建成后,龙马潭区随即将下穿泸州老窖罗汉酿酒基地的3、4、5号雨污混排口进行封堵,并停用老鹰坵雨污收集池。“项目完成后,我们彻底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全部纳管处理,没再发生雨污水溢流长江现象。”秦弋说。

问题解决了,但泸州改善人居环境的脚步却没有停止。

随后,泸州市投资1.6亿元启动实施老鹰坵区域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工程、生态广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有效改善了区域岸线生态环境。

▲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现状

“黑土地”华丽转身

变身网红打卡地

5月24日,记者走进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看到,五彩斑斓的马缨丹在绿荫丛中怒放盛开,从空中俯瞰,仿佛一簇簇大花球点缀在绿植间。

再往里走,文化广场、清水桥、望江台等设施一应俱全,排水沟内流淌着的水清澈见底,像一条流动的生态景观带。

漫步江边,青葱之景衬于碧波之中,微风吹过江面,片片涟漪,又渐归静谧。

其实,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的蜕变,映射着泸州市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决心。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琼告诉记者,泸州始终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压倒性任务,严格实行书记、市长“双组长”负责制,近三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64亿元,全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采取“点球交办、预警通报、曝光典型、行政约谈、办结销号”等措施,推动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和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等整改取得实效。

同时,为确保整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泸州市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目前,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为泸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城市美感,为建设山水美丽泸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