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外来人员登记管理不严格、大树修枝不及时、楼道楼顶堆放杂物及种菜、地下室打扫不及时、增设公厕、设置老年人休息区域、缺乏红白事宴席场地......”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柏水社区柏水安置片区的居民们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提意见,场面异常热烈。这是由社区组织的小区共建共治“心连心”意见征集坝坝会的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坝坝会在柏水安置片区今年已经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为什么在一个小区召集意见征集会的频率会如此之高,这还要从柏水安置片区的“前世今生”说起。
柏水安置片区的“前世今生”
柏水安置片区位于斑竹园街道柏水社区兴城大道北侧、兴柏路东西两侧,紧邻地铁5号线柏水站。片区现分为柏盛苑、柏水小区A区、B区、C区及柏盛嘉苑5个拆迁安置小区,其中柏盛苑小区位于兴柏路西侧,其余4个小区均位于兴柏路东侧。5个小区建成时间跨度超14年,已安置斑竹园街道9个村(社区)8000余名群众。该区域临街商铺面积共计14579.32平方米,闲置商铺面积1460平方米,使用率为90%,主要以小超市、小饭馆、小茶馆等社区商业为主。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多地居民构成等等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美好生活诉求不断增长,小区治理的“问题”开始悄然露头,停车难、出行难、买菜难、办“事”难等难上加难,也让这个安置片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小区”。
“这个小区情况很复杂,以前是街道派的临管委在管,一临就临了七八年,管理一团糟。今年才开始由社区接手管,本周我们把坝坝会全部开完了。”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心连心”坝坝会的“前因后果”
怎么办?是摆在街道、社区、小区居民面前的共同难题。“起初我们都觉得‘脑壳痛’,不知道从哪踏入手。”社区工作人员边走边说,“但不管怎么样,居民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最大的事!”今年来,在区委社治委、街道的指导下,社区开始接管柏水安置片区治理工作。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理念下,经反复研究吹响了重塑“组织网”、建好“治理网”、实施“关键事”的片区治理“三重奏”。坚持把群众意见摆在“第一位”,通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进门入户、深入群众把居民从各自的小家中请出来、聚起来,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了小区院委会,一步步把小区居民从小区治理的幕后推到台前,让真正担当起小区治理的“主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心连心”坝坝会应运而生。
“有平台了,居民就能走出来、讲出来了,大家的意见也能被汇聚成正确的治理思路,从另一方面讲社区的工作也就有抓手了,反而好做了。”社区工作人员自豪地诉说。社区紧抓前两次意见征集会成果,紧锣密鼓实施“小阵地”“小道闸”“小市场”“小坝子”等“十件关键小事”项目,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居民看到自己的意见建议落地成具体的事项,参与意见征集会的热情越来越高,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心连心”坝坝会,从点连线逐步织出了小区的精细治理网,推动小区治理步入“善治轨道”。
问题小区治理的“新都方案”
探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成都市新都区就已经将问题小区治理作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一号工程”,紧前推动整治。联合19个区级部门制定《新都区问题(风险)小区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首批就纳入了113个问题(风险)小区开展综合治理行动,解决了“安全、环境、组织机制、物业纠纷、历史遗留”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今年,新都区紧跟成都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步伐,在去年整治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劲加力,开列出涵盖80个问题(风险)小区的“治理账单”,并由区领导牵头包片建立“一小区一专班”工作体系,实行“一类别一方案”工作方法,力争跑出问题(风险)小区治理的“新都速度”。与此同时,还认真总结去年问题(风险)小区治理的经验、收集汇总典型案例,梳理制定《居民小区治理工具包》手册,为基层开展居民小区治理提供工作指南。
“《居民小区治理工具包》在组建党支部、院委会提供了指导,特别是里边的案例为我们筹划实施‘十件关键小事’‘心连心’坝坝会启发了思维、拓展了思路。”社区工作人员说。
记者还在新都区委社治委了解到,今年,新都区将按照既定计划,加紧推进全区问题(风险)小区综合整治行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拿出问题(风险)小区治理的满分答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