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的美称。按照川渝两地人大工作协作安排,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同意,7月2 日至6日,川渝两地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加强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即日起,四川发布推出“航行川渝”主题报道,聚焦长江上游高等级航道建设、航道整治和生态修复之态,看两地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法定职能、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使命担当。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乐山市犍为县城下游约2公里处的宽阔江面上,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二。 4日,记者跟随代表们来到犍为航电枢纽,只见岷江之水奔流而下,两岸绿植郁郁葱葱。
乐山境内航道里程1048公里,加上由乐山市养护管理的岷江宜宾段航道76.2公里,总里程达 1124.2公里,其中,三级航道20.2公里,四级航道144.5 公里,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长江干线通道)及成渝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岷江航道作为长江黄金水道向四川腹地延伸的重要航道,乐山犍为县自古便是水运往来的咽喉要道。
为加快岷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推进,2015年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拉开建设序幕。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龙溪口至宜宾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 32公里航道整治,犍为枢纽于2021年建成投运,龙溪口枢纽建设进度已过半,老木孔枢纽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东风岩枢纽将于今年内开工。
“建成后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将由四级提升为三级,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能保证3000吨至 5000吨级船舶通航,长江黄金水道上延162公里深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将有效补齐成都主枢纽缺乏水运通道的短板。”四川港投岷江公司总经理张浩介绍。
航道的改善将大大提升船舶运力,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随之而来,枢纽大坝的建成将对大坝上下游岷江的水生态系统形成分割,阻断原河道鱼类自然通道,这一生态问题如何破解?
鱼走鱼道
6根拦鱼电栅为鱼“开导航”
解决鱼类洄游问题,修建“鱼道”是一个普遍性的做法。据介绍,岷江公司在4级枢纽分别修建适宜的过鱼设施。
“快看!刚刚游过去的那是长江鲟!”2023年3月的一天,在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鱼道”观测室内,查看监控的工作人员发出一声惊呼。画面里,一条约半米大小的长江鲟正通过河岸左侧的“鱼道”逆流而上,快速通过大坝。
据介绍,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仿生态鱼道长约2公里,设计水域流速1米每秒,涵盖大多数鱼类洄游的游泳特性。为减少占用河道岸线资源,设计鱼道时,设计师通过两端折叠迂回,尽可能的贴近自然现状,仿照洄游性鱼类的游动轨迹,设计出这条能够满足鱼儿溯游爬坡需求。同时, 鱼道在设计初始就做了相当充分的设计理念,每一项都尽量还原建造大坝前的自然环境,所以,在鱼道内设计隔一段距离就安装鹅卵石堆作隔板,仿造自然河道流态。
如何让洄游的鱼在广阔江面找到这一小小入口?据张浩介绍,伫立在江面的6根拦鱼电栅就发挥了为鱼“导航”的作用。“通过水中的电极阵,通电后产生电场,形成屏障,最终把鱼引导到‘ 鱼道’,顺利通过坝体。”
增殖放流
年培育繁殖130.1万尾鱼苗回归江河
在过鱼设施的基础上,岷江公司还建设了4级枢纽共同使用的鱼类增殖放流站。
“鱼类增殖放流站位于犍为枢纽右岸业主营地上游侧,占地面积96.73亩,建(构 )筑物主要有:苗种繁育车间、室外鱼池、高位水池、配电间、室外备用发电机、备用水源、饲料仓库、办公及生活区、污水处理站和取水建筑物(取水泵站和备用水源组成)。”张浩介绍。
作为水生生态保护的补充措施,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承担达氏鲟、胭脂鱼、长薄鳅、白甲鱼、岩原鲤、华鲮、厚颌鲂、黑尾近红鲌、中华倒刺、鳙、唇䱻、黄颡鱼、青鱼等岷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殖、培育和放流工作,总体放流规模130.1万尾/ 年,其中增殖放流100.1万尾,委托培养30.0万尾。“放流一段时间后,后期将进行水生生态监测及放流效果评估,并根据监测及评估结果来随时调整放流规模及种类。”张浩说。
汇入长江最后一段面临生态“瓶颈”
人大代表建议:打通岷江黄金水道下游堵点
据悉,岷江项目船闸运行以来高效、安全、有序地完成了千余次过闸操作,全力保障水运出川大通道通畅。岷江水运随着航电枢纽的建成和航道的整治提升开始不断复苏、通航量也在不断增长。
“但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留有瓶颈,长江汇合口以上34公里岷江航道有10个碍航滩险整治涉及珍稀鱼类保护缓冲区,整治工程受限,岷江下段暂时无法全面达到三级高等级航道,船舶日常通行能力限制在 500吨以内,大量适水货物通过公路、铁路的高运输成本方式运输,制约了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延伸,使成都平原经济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缺失重要一环。”张浩呼吁相关部门支持古柏、喜捷场枢纽两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五五”期间开工建设。
此次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长陈光浩就建议,打通岷江黄金水道下游堵点。“2021年以来,在我省上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审查封库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中,该项目涉及区域已调整为一般控制区,但目前该方案尚未通过审批,导致航道整治工程暂不能开工。”他建议,继续争取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的支持,尽快获得方案批复,以推动此段航道整治,为全线建成岷江高等级航道提供支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