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来!轨道上的“成都造”|工业之画④

2023-07-12 17:31:00   四川发布

【开栏语】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区域兴。近日,中共四川省委作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四川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底盘在哪里?如何在实践中推进产业稳产、延链、升级?

寻大江活水,访动力之源。即日起,川网传媒—四川发布推出“工业之画”系列特别报道,聚焦在川大型工业企业,透过一幅幅工业场景特写,深挖企业转型发展思路,描绘四川新型工业化发展图景。

异军突起

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品品类全覆盖

成都七月流火,赫赫炎炎。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里,记者探访了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成都公司”)。城轨生产线上,近千余工人穿行其间,同样干得热火朝天。厂房里,排列着地铁“妆前”的模样。在经历车体大部件组焊、涂装、配线、内装等多项工序后,一列列地铁从这里“如箭离弦”。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

说不定你平时所乘坐的成都地铁,就有一辆出自于这里。据了解,中车成都公司主要负责地铁的整车制造。“比如说这样一列地铁,从一块块铝合金型材到完成一系列工序,再到编组调试完成,预计需要70天左右。”中车成都公司城轨分厂总装生产室主任马强告诉记者。

城轨车体厂房内

他还介绍,公司累计完成成都地铁2号线(含增购)、6号线、7号线(含增购)、10号线二期、11号线、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期、二期、19号线二期共计1300余辆交付任务。目前,正在开展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18号线三期、27号线一期,以及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车辆制造。

据了解,除了地铁造修以外,该公司还涉及高速动车组高级修、城际动车组造修、铁路客车检修和精品专列改造等业务。成功实现CRH380A型动车组三级修量产,CRH6A、CRH6A-A型城际动车组造修,CRH2A、CRH2G型动车组四级修业务在川落地,填补了产业空白,有力支撑了动车组造修业务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布局。根据不同运用场景,量身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医疗专列”等精品改造客车。

产品全家福

建圈强链

链主企业发挥“成都造”集聚效应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到要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其中,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提出,要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打造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四个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四川省不断统筹推进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聚力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而在这个过程中,中车成都也实现了从传统的机客车检修企业迈入动车组造修、城轨车辆造修、铁路客车检修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华丽转身。

总装厂房内也摆放着配套企业提供的产品

从产业链分工来看,该公司自主完成动车、地铁车辆整车造修,其他配套企业提供车辆所需的除关键零部件以外的如扶手、座椅等物料供货。在“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之下,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成功研制,同时也重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中车成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斌介绍,在公司带动下,2022年,实现城轨业务20余家供应商在成都落户。近年来,共计促成6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其公司所在的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累计引领百余家配套企业在蓉落户。产业集群优势不仅加深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了发展“命运共同体”。

公司存车线

不仅于此,该公司还围绕“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成都配套”的总体思路,扶持本地13家配套企业形成配套能力,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九大关键技术和十大核心零部件”集群式发展,城轨车辆本地化配套率已达到60%以上。“四川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国内继东部、中部以外,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产业集群。”他说。

创新引领

加速打造智能产品、智慧服务新模式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车成都公司还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工位、数字化产线、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模拟线为四个主要载体,拉动运营管理全流程系统改善,加速打造智能产品、智慧服务新模式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例如:联合成都轨道集团成功打造出了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时速160公里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列车搭载基于5G的车车通信及GOA4最高等级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与城轨线网互联互通;搭建国内首个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 平台融合5G、北斗、大数据等,全面引入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形成信号场景试验验证、关键性能数据检测、试验过程数据管理能力,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

            

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

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

“在研制产品过程方面,我们持续推动设计轻量化、模块化,制造环节低碳化,运用过程低能耗、高效率,公司完成氢能源动力系统、造价1亿元/公里以下系统及车辆研发,可为都市圈轨道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成都市民绿色、安全、快捷出行,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有力支撑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中车成都公司技术部副部长罗胜说。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车成都公司还将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发挥区域轨道交通产业“链主”企业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补前端”提升本地化配套,“强中端”实行全链条布局,“延后端”提高产业附加值,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全面推进“产品+”、“系统+”发展模式。统筹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打造中国西部轨道交通行业领跑企业,助力四川建设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图片来源:中车成都公司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