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3年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当日,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在成都金堂县举行2023年“全国低碳日”四川主场活动。
四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显著影响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四川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统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和金堂县,共同发起“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四川倡议,呼吁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园区、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携手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
主场活动上,中国建设银行四川分行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暨近零碳排放园区投融资合作协议,将联动为近零碳排放园区绿色低碳企业和项目提供不高于1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支持额度。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天投恒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开展气候金融支持商砼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气候投融资为引领助力商砼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升级。四川海创尚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乐山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融资 5.8亿元支持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立体展现四川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和创新成效,主场活动上发布了多份重要成果。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包括省级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出炉、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基金落地、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实现碳中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在川组建等,立体式、多维度呈现了过去一年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成效和特色亮点。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发布两份创新成果。其中,《四川省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与展望(2023)》聚焦“全面开启碳达峰碳中和新征程”主题,汇聚了省内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对、低碳发展法制标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报告( 2023)》是全国首份省级气候投融资发展报告,提出2021年至2030 年四川省的气候投融资规模将超过 1万亿元,并收录了首批20个气候投融资优良实践案例,涵盖绿色低碳产业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电源电网工程融资、碳资产抵质押、碳中和债券、巨灾保险、资产证券化等。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碳市场能力建设、绿色金融服务、社会碳中和等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度四川自愿减排量交易规模居全国第三,约占全国交易总量的23% ;建成碳市场能力建设基地12个;碳中和活动场次增长超过4倍,碳排放抵消量近 16.7 万吨。
据了解,四川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效,用能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速成型,2022年规上工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6.7% ,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58家、绿色园区60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