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发布会④丨全球性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种群目前总数量约2053~2224只 较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

2023-07-24 11:1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的“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最新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四川山鹧鸪种群总数量约2053~2224只。与全国野生动物一调结果(约1000只)比较,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适宜栖息地总面积达到6018.3km²,增加1039.5km²,增幅达20.88%。目前确认的四川山鹧鸪实际分布地包括14个县(区),较本世纪初增加了5个新分布地。

四川山鹧鸪是中国西南山地特有雉科鸟类,仅分布于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根据2003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总数量仅约1000只。为了抢救性保护该鸟类,世界雉类协会将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保护列为全球鸡形目鸟类保护行动计划的最优先领域。

“世界雉类协会鹑类专家组前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曾专程赴我省考察四川山鹧鸪的种群状况,发现其种群密度极低且当时的栖息地破坏严重。道威尔博士因此悲观地预测:该物种将在20年后从地球上消失。”发布会上,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道出了当时保护四川山鹧鸪的困境。

“1998年和1999年,四川省在中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山鹧鸪残存的栖息地开始受到严格保护。此后,又在四川山鹧鸪集中分布地新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等,加之早先成立的马边大风顶、甘洛马鞍山、峨边黑竹沟等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保护网络得到系统构建,为四川山鹧鸪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创造了条件。”让付义强更欣慰的是,四川省野保站与世界雉类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北英格兰动物学会、英国切斯特动物园等国际保护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一些先进的保护理念。“如社区共建和协同保护等,引入四川山鹧鸪保护实践,对四川山鹧鸪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以外,由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国内联合课题组,3代人前后历时近30年,系统查明了四川山鹧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率先完成了四川山鹧鸪及几个近缘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为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建立了针对性的四川山鹧鸪种群监测方法以及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并针对人工林改造和廊道建设,建立了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技术。“这些科研成果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得到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各保护区四川山鹧鸪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付义强说。

“哦…哦…哦…”发布会上,付义强播放了一段四川山鹧鸪的叫声:“它的叫声虽然很单调,却非常魔性,充满忧伤。山鹧鸪属以及它的近亲鹧鸪属鸟类的鸣声都有类似的属性。一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和久别的恋人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会勾起强烈的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情绪。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这种神秘的鸟儿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思乡和感伤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