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成都大运会有这些金沙文化元素!一文为你梳理

2023-07-31 17:5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会)正在成都火热进行中。细心的市民朋友可能发现了,在大运会开幕式中出现了许多的古蜀金沙元素,其实,成都大运会会徽、大运会奖牌等均出现了金沙文化元素。一起来看!

开幕式里的古蜀金沙元素

在大运会开幕式中,从开场秀到开幕式舞台设计、点火仪式,都出现了太阳神鸟的踪影。据了解,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2001年2月25日,它是金沙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这件文物整体呈圆形,直径12.5厘米,厚0.02厘米,它的含金量达到了94.2%,重量只有20克。这件来自3000年前的文物,以高超的工艺、丰富的内涵和符合现代审美的形状,呈现出古蜀文明灿烂辉煌。

太阳神鸟图案分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逆时针方向飞翔的鸟构成。有学者认为,四只飞鸟,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十二道光芒,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而太阳与飞鸟相伴共生,则讲述着《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古代神话。

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2011年,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的城市形象标识。今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太阳神鸟图案,它所折射出的快慢相依、动静相宜、崇尚创新、兼收并蓄、薪火相传等丰富内涵,凝聚成独特魅力,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为天府文化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在开幕式的文体表演《青春追梦》中,还出现了金沙石磬。2006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石磬,其中一件石磬长109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石磬中体量最大的一件。这两件石磬至今仍可敲击发音,其音质纯美悦耳。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石磬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之类。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石制工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便用来为乐舞伴奏,于是出现了磬。金沙祭祀区里两件石磬的出土,体现了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也使蜀地“未有礼乐”的认识成为过去。

另外,火炬塔塔冠镂空部分则取自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上的卷云纹图案。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中空,周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条流畅,极具美感。表面抛光处理,比较光亮,内壁未经处理,较为粗糙。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运会中的“金沙印记”

2021年8月31日晚,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蓉火”,取意成都的简称“蓉”,“蓉火”又寓“融合”、“包容”之意。火炬运用大运会主题四色──朱红、明黄、翠绿、湖蓝,体现了“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

火炬的细节设计上,设计师把中国风格和巴蜀韵味巧妙融合于国际范儿中。将表达古蜀人民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等精神寓意的“太阳神鸟”图案置入火焰喷发口,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火炬顶部,则出现了成都城市形象标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在淬火中展开理想的弧度,勇敢追求光明。

另外,作为成都乃至中国新地标,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主体育场,因拥有世界最大的拼装采光顶而备受瞩目。凭借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12540块梯形彩釉玻璃,将巴掌大小的太阳神鸟金饰放大270万倍,拼出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的“太阳神鸟”,堪称全球之最,是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又一奇迹。
       
成都大运会火炬塔也出现了许多“金沙印记”,例如塔身由12条螺旋形空间曲线构成,取自太阳神鸟金饰上的12道太阳光芒;塔冠镂空部分取自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上的卷云纹图案;塔身亮金色取自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金沙珍贵文物,体现古蜀先民对太阳和光明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神鸟化身为成都大运会会徽、核心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的标志。此外,成都大运会奖牌也融入了成都城市形象标识以及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传递了太阳神鸟守护人类梦想的基本理念,阐述中华文明天府文化的核心价值。奖牌上还展示出铜人形器的形象。此类器物在古蜀文化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制造工艺及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运会的这些金沙文化元素,你发现了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