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3年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陈列馆)开启试运行。3000年后再合体的青铜鸟足神像、“月光宝盒 ”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等珍贵文物悉数展出。
从文物出土到文物修复,从包装展陈到文创产品研发。文物展出的背后有着哪些精彩故事?文物、文化与人如何在此紧密交融?即日起,四川发布推出“顶流天团出道记”融媒专题报道,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三星堆文物“顶流天团”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明珠拂尘焕发光彩。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神秘三星堆,一醒惊天下。
青铜大立人像、“祭山图”玉边璋、青铜神树……1997年10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震撼亮相,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开启了其长达近26年“霸榜”文博界的“顶流”生涯。
今年6月20日,三星堆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其后存放其内的陶器、青铜器、金器等各类文物纷纷离开了原有的展位。
这些“消失”的国宝,都去了哪?
近日,记者专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为你揭秘博物馆展陈“上新”背后的故事。
国宝“搬家”了
大跨度无柱展陈空间
让空间承载文化,将历史照进现实。
如果说,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那么,为它们增光添彩的展陈设计则是“亮相”前的必杀技。从空间的整体布局,到展厅的背景、灯光、展柜等,都需要一个好的设计为它保驾护航。对此,作为第一批入职博物馆工作者的朱亚蓉深表赞同。
“老馆非常经典的青铜馆的风格就是西南设计院设计的,所以这次他们的投标方案也是延续了当时的设计风格。”朱亚蓉告诉记者,新馆采用了大跨度的无柱展陈空间,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竟无一根立柱支撑,极大地满足了观赏者的视觉享受。
3000年后再“合体”的青铜鸟足神像、“月光宝盒”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出道即出圈”的扭头跪坐人像……7月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原展馆的5倍,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馆内展示文物达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
原来,三星堆博物馆“消失”的国宝们,带着新“出道”的近600个兄弟姐妹从“集体宿舍”搬进了宽敞文艺的“独栋别墅”。
那么,作为文博界的“顶流”团体,这场组合间的“番位”排序有何玄机?
“新馆整个从内到外的升级,也是代表着三星堆博物馆发展走入新篇章。”朱亚蓉说,新馆展陈紧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主题展开,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区,每个展区下设若干展陈单元。
其中,一层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展区,二层为“天地人神”展区。声光影电齐聚会,让人漫步其中,一秒沉浸式迈入三星堆的世界。
再醒惊天下
三大展区精彩纷呈
“一展区是‘世纪逐梦’,主要是回顾三星堆百年考古的历程,总结三星堆考古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三星堆考古人的精神,呈现三星堆新一轮考古的新理念、新方法。”朱亚蓉告诉记者,这个展区展览内容分为“初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盛世续华章”三个单元,是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表现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
朱亚蓉认为,三星堆考古是中国百年考古史的一个缩影,其实此次三星堆考古的全系列的呈现,相当于从一个维度去了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历程。
在“巍然王都”的二展区内,分为“蜀土丰饶”“都城营建”“黄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铜冶铸”“王者至尊”“多元共生”七个单元。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
“这个展厅跟之前不一样的是,我们站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这样一个更高的视角,增加了多元共生的专属展厅。”朱亚蓉说,该展厅展示的文物主要是以古蜀文明与不同时期其他文明的相通相连为主,表现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和创造性的代表之一,其独有的古蜀文化表现出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创新的特征。
步入三展区“天地人神”,展示内容分为“以玉通神”“藏礼于器”“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鸟足神像”“万物有灵”“通天神树”七个单元。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礼器、主要的祭祀行为、崇拜对象及其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通过对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读,揭示古蜀文明密码,表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与精神根脉。
“这个展区通过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等,跟祭祀相关的一些精品文物的呈现,反映古蜀人的信仰和精神世界,同时也从这些文物来反映他们的艺术成就。”朱亚蓉介绍道。
多媒体、数字化呈现
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现场许多观展者都表示,整个展览形式通过大场域、大场景的构建,强化了文物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运用世界顶级展柜和展陈灯光真实还原了文物的色彩纹饰,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三星堆文物之美。
“比如青铜神树,大家会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因为我们选用了世界顶级的展柜和灯光,从而让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另外,此次文物呈现的整体风格追求简约霸气,我觉得与三星堆既古老又现代的气质相符合。”朱亚蓉说,展陈“上新”,是为了更清晰地展现三星堆的文物,讲述三星堆文物的故事。
除了各类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有大量文物开采和考古场景还原,比如K1、K2坑场景还原、考古方舱场景复原、三星堆古城遗址电子沙盘展示、黄金加工微缩景观场景复原、“都广之野”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好奇心。
“我们运用3D技术把考古方舱搬进展厅,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们挖掘现场激动人心的时刻。”朱亚蓉说,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主要是为现场观展者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此外,在展示方法和手段上,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也采用了多媒体、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文物。
在此次亮相的“天团”中,有600余件文物初次展出。其中,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跪坐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三组器物,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重现文物神采。
“这‘三大重器’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成,作为实体的文物修复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这次也是通过数字化的修复的方法,把文物的原件进行三维扫描,然后结合文物修复师手工的拼对,再加上AI算法,通过计算机对文物的三维模型进行修补复原,从而实现了文物的跨空接对和复原。然后我们把复原后的模型用3D打印的方法1:1打印成展品,把它跟文物原件陈列在同一个空间里,这样就让观众能够更完整地去观看和理解我们三星堆的这些国宝重器。”朱亚蓉说。
朱亚蓉还透露,目前展示的文物中还有部分没有完全修复完成,下一步部分文物采集信息后就会离开展厅,由3D复制品暂时替代。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