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从过去的概念表述发展为包括“五大中国特色”“九条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彰显的核心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界定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本质特征,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属性。
现代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繁荣富强的共同目标,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普遍趋势。长期以来,现代化一度以西方式为主,西方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居高临下乃至一家独霸。现代化肇始于西方,并一度推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很多西方中心主义者看来,“现代化”往往等同于“西方化”。西方现代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固有”模式,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然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富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存在一般规律,但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也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基于一般规律的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式现代化的翻版,使“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迷思得以打破,展现了现代化的全新图景,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反映,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现实境遇。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要求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必然选择和价值目标,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中国始终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谋求自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取向。“五大特色”围绕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呈现何种样式问题展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生成的逻辑起点。
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的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明确界定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形成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牢固的现实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发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规律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五大具体目标构成系统的目标体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某一方面的独立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各个领域的本质要求,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上述领域提出的创新举措,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新的内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途径。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价值逻辑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世界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本质要求的外化表达,本质要求决定中国特色的内容,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的根本遵循。“九条本质要求”侧重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的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
重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的实践指针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前途光明的探索性事业,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重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的实践方针,与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面对前进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需要中国共产党把航定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伟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使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了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体制保障和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的根本路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必须以斗争精神作为新时代建设新伟业的强大支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相贯通,是实现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的基本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解决的是“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成功落实的方针措施。“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建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有机结合,理解内部的逻辑关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意蕴,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胜利。
(作者:冯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枭,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