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8月16日,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携各类医疗机器人亮相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文化中心。当天,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现场感受智慧医疗的便捷与神奇。
落地项目近10个
实现关键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大家知道我们术中会使用X光,一场手术下来,医生接收的辐射量大概是拍了40张胸片的辐射量,一年下来其实对于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这台仪器使用了替代光源,所以整个环境是无辐射的。”华西医院脊柱微创团队成员舒畅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能够实现手术中对医生的辐射减少80%以上,基本实现“零辐射”。
舒畅说,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是全球首创,主要是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教学与临床,AR技术的拓展运用,虚拟补充手术视野。如今临床上脊柱类手术医生紧缺,该机器人便能填补此空白,它能帮助医生在术中对周围神经清晰可见,缩短手术时长一半以上,极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精度,大大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在此不远处,一套全球首创技术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套设备除了效率是传统3D打印技术的20倍以上的“高速”之外,其特殊之处是采用一种生物降解性材料──淀粉基材料作为原材料。具体无毒、无粉尘、无污染、无异味等特点,它能精确高速打印外固定支具,代替传统骨折后的石膏固定。
“患者受伤后经1—2分钟,实时扫描后台数据推送到打印机,20—30分钟即可精准打印出固定支具,效率是传统3D打印技术的20倍以上。”该项目负责人吴文韬说,这套设备的使用,把3D打印应用到了急诊领域,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迅速高效处理患处,患者佩戴轻薄舒适易取戴。
据他介绍,该项目从今年3月下线,该产品现已经覆盖到全国15个省份,设备订单已有150余台,耗材订单已超过6吨。
此外,记者现场了解到,目前已落地的近10个项目中,许多医疗机器人都是全球首创、国内首创,有效弥补了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实现关键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研发全链条医疗机器人
让县级医院拥有顶级医生技能
除了能在术中帮助医生提升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难度的医疗机器人外,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还致力于开展包括检查、诊断、康复等全链条的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研究员李康告诉记者,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西部第一批集“产教研”为一体,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机构。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在医院旗下建立的医疗机器人研究机构,“医工结合”与“产教融合”在这里得以快速实现。
“我们跟医院本身就是一体的,医生提出需求,我们的工程师和研究组就会积极回应,把他们的想法转换成手术机器人的原型产品,然后尽快的推进到临床实践中。”李康说,一个临床需求,从提出到落地、制作出可投入临床实验的原型机,时间仅需要半年到一年半不等。
对于为什么要积极开发医疗机器人产业?李康表示,做医疗和机器人相结合的目的,就是要把顶级医院优秀医生的经验转化成机器人产品,相当于将他们的经验复制到县域机构。“让我们的县级医院通过人工智能,获得接近顶级医院医生的各种技能,达到服务于患者的目的。”李康说,希望通过医疗机器人,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未来很多小的健康问题大家就能选择在基层医院去解决,对于群众获取优质医疗服务就会有非常大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不同的临床需求去服务于临床,把他们的经验与机器人技术嫁接起来,研发更多的手术机器人的设备。”李康告诉记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