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7日,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会上公布了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峨边县黑竹沟镇古井村相关负责人作为代表,在大会现场作了交流发言。
“我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古井村。‘古井’在彝语中是‘永久家园’的意思,不过这里以前穷得很,山高路远、遍地蚂蝗,60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上过街赶过场。依靠党的好政策,脱贫攻坚摘掉了穷帽子,文旅赋能打开了新路子,古井村的变化翻天覆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云上仙居、美丽家园,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彝区大地生动展现。”该负责人说。
过去“吃饭全靠天”的古井村,现在变成了天府旅游名村。古井村历经了怎样的蝶变?
据介绍,该村坚持生态复古,新改建小凉山特色彝家新寨108户、微田园43户,硬化亮化村组道路3公里,保留修复传统民居11栋,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建成海拔1500米之上的美丽乡村;坚持文态复兴,挖掘彝族毕摩文化、农耕文明、婚恋习俗等文化资源,打造彝族婚俗产业园区,建成村史馆、非遗馆,推出“彝恋黑竹沟”婚俗沉浸式实景剧,活态传承展示彝族风情,亮出了小凉山精彩人文;坚持业态融合,利用毗邻黑竹沟景区的优势,发展“沟内游、沟外住”,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文化体验、生态美食、亲子研学等旅游业态。
吃上“旅游饭”,更要端稳“旅游碗”。据介绍,该村还着力固化联农带富新机制,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例如,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引进建成云上古井精品民宿,成立全县首个村级民宿协会,加大培训指导,引领民宿规范健康发展,培育特色民宿、农家乐52家,民宿经营户家庭年收入翻了10倍;积极培育新时代新村民,建成彝族非遗和自然生态研学基地,推动彝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彝族刺绣、银饰、漆器从民间生活日用品转变为文创旅游精品,拿针线的妇女成为非遗宣传员、研学辅导员、餐饮服务员和实景剧演员,拿锄头的村民成为民俗讲解员、旅游向导员和在携程、美团上接单做生意的老板。“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25600元,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他骄傲地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