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2日,川南“7+3”城市政协工作联系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内江举行。会议聚焦“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沱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主题,碰撞思想,迸发智慧,贡献各自的“保护方案”和“治理路径”。
沱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全长627.4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流经德阳、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6市,在泸州汇入长江。
联系会上,内江、自贡、泸州、乐山、宜宾、眉山、资阳、南充、达州、巴中十个城市交流了各市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的经验与体会。其中,内江市政协题为《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各市的共鸣。
内江:因水而生 因水而名
“一水周遭,环抱九十,仅里县当其中”内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名。沱江河不仅托起了内江生态系统的骨干,更是甜城历史文化的渊薮。穿城而过的沱江,在内江中心城区段蜿蜒曲折,形成了“九曲十一湾”的独特景观。中心城区段形成7000余亩甜城湖水面,两岸20余公里的防洪堤和亲水步道,连接着圣水寺、大洲广场、大千园、西林古渡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同时,内江还是沱江流域唯一依靠沱江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城市,沱江为城区居民日均提供生活用水约14.5万吨。
世代工程:沱江治理持续用力 久久为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内江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作为“世代工程”来抓。内江市委书记马波强调,“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是一项世纪工程、世代工程、民生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到2020年,纳入考核的内江沱江流域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82%,干流出境断面达到Ⅳ类水质以上,辖区内主要河流消除劣V类水质。
目前,内江市以全域空间规划为基础,先后制定出台重点规划、专项规划和综合规划。因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此,内江市建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6 年,内江市就地淘汰15 户企业落后产能;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62%,面源污染有效防控;新建一批乡镇污水处理站,全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实施17 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河流综合治理52.44 公里;完成 7 个四类水源地整治,解决了百万农村人口和十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生态修复也取得显著成效。
前来参会的《乐山政协》编辑罗莉说,内江依托沱江穿城而过的特点,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滨江湿地系统。相信再过几年,内江的变化一定会更大,城市一定会更加美丽。
建言献策: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近两年来,内江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助推内江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视察、督导活动64次,形成调研专报和社情民意41篇(件),政协全会大会发言8篇;开展5次常委会专题议政,提出建议意见上千条。
内江市11名省政协委员在宜宾、自贡等兄弟市州的支持下,联名提交《关于加快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进度的建议》,积极呼吁改善内江饮用水状况,该建议得到省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在内江取得地方立法权后,首个地方性法规就是修订《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市政协委员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交数十条建议意见,得到起草组的有效吸纳。
按照内江市统一安排,内江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担任相关河(库)的市级河(库)长,先后现场查看河库30余次,排查出主要排污口82个。以“河长制”为平台,在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生态安全、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等各项工作中体现了政协作为、彰显了政协力量。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