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四川|走出去+运进来 成都以更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2023-10-18 19: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站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眺望,只见集装箱层层堆叠、叉车进进出出,一辆辆班列从这里驶出通达全球,彰显着这个由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城市的活力强劲、开放包容。

从10年前一年只开行11列到2022年国际班列达到4755列,如今这里平均每4个小时就有一班列车往返于成都,运行时间由最初的22天缩短至最快10天······这样的速度与频次正在成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常态。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2.4万列、中欧班列超2.7万列,辐射境外105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

成都国际铁路港位于成都市是中欧班列的始发地,自开通以来,成都始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着眼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应链枢纽城市。

10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探寻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之路。

走出去  形成适合中国本土制造出口欧洲新模式

TCL的机芯板、天马的风电轴承、巨石的玻璃纤维等产品,从成都青白江中铁联集装箱中心站出发,搭乘成都中欧班列销往全球。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形成了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

TCL是成都中欧班列的第一批用户,成都中欧班列开行这10年,TCL通过中欧班列把成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洲。

2021年,TCL出口加工生产基地落户青白江,将TCL的生产模式与中欧班列“有机”结合,形成一种适合中国本土制造出口欧洲的模式。“他们采用的是双工厂模式,一个是我们成都中欧班列起点所在的青白江工厂,另一个工厂在中欧班列终点波兰的罗兹。”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雷庭说,他们利用国内成本优势将90%的工序放在成都制造,利用欧洲原产优势制造最后少量工序,两个工厂通过中欧班列进行有机衔接,在产品出口欧洲有接近10%的优势。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欧班列(成渝)开行2732列,同比增长29.6%;运输货物超22万标箱,同比增长24%,开行量位居全国首位。成都中欧班列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运进来  家门口实现“全球购”

紧毗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与其仅一路之隔,便是亚蓉欧国家商品馆。

这里有成都国际班列载回来的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各种进口商品,让消费时尚与世界同步,文化交流与世界对话,也让国际门户枢纽建设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

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片区,2013年以来,青白江区外贸结构从“纯生产型”转变为“贸易型为主、生产型稳步增长”结构模式。

作为成都跨境电商综试区主要承载地之一,青白江区已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模式全覆盖。综保区内建成6.5万平方米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仓,入驻京东自营仓、乾盛数贸等重大项目,成功挂牌利洁时集团、喜宝、雅培等国际品牌辐射全国的保税中心仓。

“双十一”等电商销售高峰时期,1210进口单量占全省50%以上。稳定开行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出口专列,构建“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物流新模式;58企服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亚马逊SPN赋能中心、ebay等企业成功入驻。2022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9亿元,同比增长23.3%。

同时,青白江牵头承担平行进口车、二手车出口两项国家试点工作。自口岸获批以来,成都铁路口岸累计实现整车进出口超4.5万辆。建成西南唯一具备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示功能的中欧汽车城,打造二手车出口集散分拨中心,成功实现综保区内平行进口汽车的转口贸易。

当前,成都中欧班列已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对欧贸易企业跨境物流通道的首选;多式联运“一单制”、关税运费机制改革等自贸区改革措施纳入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广泛运用,口岸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进口时效提升57%,出口时效提升33%,已逐步接轨沿海沿边口岸通关时效;通过持续实施政府购买场站公共服务,减免场站物流操作费用、保税仓储租金等,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四川新传媒集团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梓菡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