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发布会④|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争取2030年前重建长江鲟自然种群

2023-11-06 16:3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窗口期,争取在2030年以前重建长江鲟的自然种群,恢复其自然的繁衍生息。”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在会上透露,2022年,四川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了99.5%,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这为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长江十年禁渔”也为珍稀特有鱼类的种群数量恢复提供了绝佳契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水质污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白鲟、长江鲟等众多珍稀鱼类面临生存危机。为了保护好这些物种,1993年,周亮父亲周世武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营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机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实现了胭脂鱼、长江鲟、岩原鲤等珍稀鱼类的规模化繁育生产。“2007年我们首次进行了长江鲟增殖放流活动,迄今共向长江增殖放流40多万尾长江鲟幼苗和上百万尾其它珍稀鱼类苗种。”周亮介绍。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白鲟绝迹,长江鲟野外灭绝(二十年未发现自然繁衍)。有鉴于此,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牵头、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及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江安县鲟梦中心等机构决定一起在宜宾市江安县一处天然内河道内,在人工适度干预下,开展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3月19日,试验团队从宜宾长宁县珍稀特有鱼类救护中心选出长江鲟雌雄各亲鱼10尾,运至人工设置的观察箱中,3月21日放入观察箱中的长江鲟亲鱼产卵并受精,研究小组首次拍摄到了长江鲟在天然水域产卵受精的精彩视频,几天后长江鲟受精卵孵化出苗。“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证明了目前只要有成熟的亲鱼和足够的密集度,长江鲟是完全可以实现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的,这让我们重新见到了曙光。”周亮说,在漫长的长江鲟人工繁育研究期间,我们也非常关注长江水质的变化,因为人工繁育并不是研究所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长江鲟“回家”,回到长江母亲的怀抱。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