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8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宣汉县专场,介绍达州市宣汉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宣汉作为盆周山区农业大县,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宣汉县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婉秋介绍,面对全县人口132万,耕地保有量131万亩,人均不足1亩的现实条件,宣汉县取得了去年粮食总产达59.1万吨、居全省第7的农业成果。
谭婉秋介绍,宣汉强力开展撂荒地治理,新增粮食播面6.2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5%以上,做到了良田粮用。在促进农民稳粮保丰收方面,宣汉进行创新探索,她用“1:9”、“1>9”、“9>1”举例:“1:9”即将农田按照1:9的比例进行改造,“1分”田挖塘养鱼,“9分”田种植水稻,推行稻鱼共生,实现亩产水稻1000斤、鱼300斤。按照市场价值算,“1分”鱼的价值大于“9分”水稻价值,就是“1>9”;也因为鱼粪肥田,水稻品质大幅提升,“9分”面积的水稻产值远远高于传统种植1亩的产值,这就是“9>1”。
同时,为解决当地外出务工人多,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还探索实施了“你在外面务工挣钱,我在家里帮你种田”的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将农户的土地交给合作社进行托管。去年全村托管的土地3000亩,成功探索出“137”利益分配模式,即每年鱼产值的1%作为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由农户和合作社按照3:7的比例进行分成。通过这个模式,村集体增收9万元,托管大户收入2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共赢。
同时,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成功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牛产业方面,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212个,2022年,牛出栏10.73万头,实现产值11.74亿元,初步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发展高山脆李、车厘子等多种优质水果8.3万亩,2022年产量达到8.6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其中峰城镇仁义村发展车厘子产业以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居达州市第一,还发展道地中药材26万亩、茶叶5.9万亩、食用菌每年新发展3000万袋以上。两年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