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

2023-11-15 17:4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日前,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印发了《四川省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完成廊桥专项调查,摸清廊桥保护利用状况,消除廊桥文物重大险情。廊桥文物保护体系基本健全,廊桥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廊桥安防消防设施实现全覆盖,廊桥保护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廊桥保护利用工作有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方案》提出了开展廊桥专项调查、加强廊桥阐释研究、深入推进廊桥保护、强化周边环境保护、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筑牢安全防控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七方面主要任务,一起来看──

开展廊桥专项调查。开展廊桥专项调查、认定、登记等工作,全面留取廊桥信息,了解四川廊桥保存现状。完善廊桥资源管理机制,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廊桥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力度,公布廊桥文物、廊桥营造技艺及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加强廊桥阐释研究。加强跨领域多学科协同研究,鼓励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廊桥价值、技术成就、区系类型和营造等专题研究,支持与廊桥相关的乡土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线路、防灾减灾、极端天气应对等综合研究,关注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方志学等相关领域研究,推出四川廊桥研究成果。争取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和社科基金等对廊桥保护研究的支持,鼓励支持相关各方开展、参与国内外廊桥专题学术活动与交流合作。

深入推进廊桥保护。坚持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建立廊桥风险评估机制,结合专项调查完成第一轮廊桥风险评估。及时将廊桥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文物保护层级。统筹实施廊桥保护项目,全面消除廊桥重大险情。开展廊桥预防性保护工作,落实预防性保护“岁修”机制,组织常态化巡查检修。开展廊桥结构稳定性专项技术监测。

强化周边环境保护。重点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廊桥文物保护规划。将廊桥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廊桥周边城乡环境和山水格局的保护。统筹本体和周边保护,整体保护廊桥生存环境,延续历史风貌。强化周边景观和建设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对廊桥及其周边景观环境的保存、保护,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保护和延续以廊桥为载体的乡愁和历史文脉。开展必要的环境整治工程,对与廊桥直接相关的桥亭、古道、纪念性建筑、民居、碑刻、摩崖、码头、水利设施等历史环境要素予以统筹保护。

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坚持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廊桥活起来,推动廊桥保护利用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尊重廊桥本体及其附属建筑的原有功能延续和利用,引导规范其交通、集会、展陈等使用功能。利用廊桥本体、附属文物建筑、所在村落既有建筑等,对廊桥文物及相关传统文化进行陈列展示。鼓励将廊桥及其周边建筑物作为乡村公共活动和文化中心,在有条件的廊桥分布地区设立廊桥专题陈列。探索推广与廊桥相关的文物主题游径和乡村旅游,打造以廊桥为载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筑牢安全防控体系。压紧压实廊桥文物安全责任,加强廊桥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建设,提升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水平,逐步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公示公告每一处廊桥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信息。推动地方政府将廊桥保护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做好廊桥防汛等工作。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廊桥营造及相关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予以重点支持。推进文物修复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建设,鼓励廊桥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保护修缮和研究,结合廊桥保护项目培养古建筑、壁画、彩画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参与廊桥研究和展示阐释,鼓励企业、当地居民深度参与家乡廊桥保护、管理和安全防控。推进廊桥文物相关志愿服务。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