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4日下午,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版权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版权赋能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四川·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球的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等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版权保护、版权保护国际性等主题展开交流与分享。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等领导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主持。
版权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赵秀玲在致辞中称,中宣部国家版权局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针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在国内工作层面,一是加快了推进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工作,在第三次修改的新著作权法颁布实施后,这项工作的进程已加快;二是开展试点工作,今年第二批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在国际层面,中国希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平台上,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提供借鉴。未来,中国将重点做好4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民间文艺的立法;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民间文艺保护机制;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四是会就民间文艺的保护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致辞中称,现在很多业态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从传统的民间工艺走出来的。传统民间工艺应加大创新力度与版权保护力度。在国家层面,如果缺乏版权保护,将会使民间文艺本身包含的文化凝聚力被消解,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从团体层面,将会破坏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和真实性,影响原产地民间文艺群体的发展利益,在个体层面,将会使民间文艺创造者和生产者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影响创造积极性和原动力。
在国际领域,中国企业家应该积极介入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合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高度重视民间文艺的版权保护工作,未来将切实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加强版权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版权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的智慧结晶,也是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与源泉,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重要目标之一。版权,作为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服务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守护文化之魂。
版博会作为我国版权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际性、国家级版权专业博览会,已成为集中展示展览版权成果、活跃版权交易贸易、促进版权价值转化、推动中外版权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作为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的重要板块之一,旨在推进实施传统文化版权保护和国际化战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版权产业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版权助力传统文化“走出去”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脚踏实地贯彻落实版权工作与时代同行,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智慧力量。
主题发言第一场围绕“传统文化版权保护国际方向”主题展开。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0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商品出口额为3887.25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01%,并连续多年稳定在11%以上。
澳大利亚表演权及复制权协会(APRA AMCOS)前国际部总监斯科特·莫里斯先生从澳大利亚土著文化角度展开发言。他指出,土著文化承载着澳大利亚的独特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知识,而保护其作者著作权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最好呈现方式。随着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也开始意识到保护土著文化的作者著作权的重要性。莫里斯先生列举了一些商业化转化案例,展示了土著文化的影响力及其潜力。
高美士(葡萄牙)澳门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协会(MACA)主席就葡语国家的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强调保护音乐传统及语言对于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他指出,葡语国家的传统音乐和文化是宝贵的财富,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能够为全球民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音乐是一种能够表达文化身份的强大的工具,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传递出民族性格、历史故事和特殊情感。保护音乐传统的同时,也要着力推广葡语国家的语言,作为文化传承和沟通的桥梁,语言更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版权保护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加强版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共识。
多个“中国案例”获点赞
当前,我国进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正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文化强国。在“2021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调研报告中,我国版权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正稳步增加,已达7.41%,涵盖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广播影视、游戏娱乐、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众多领域。
在“传统文化版权保护实践成果和制度保障”主题发言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胡开忠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立法问题率先发言,从权利主题、权利客体、权利内容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分享。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潍坊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潍坊市文物局局长权文松以“协同保护 融合发展,立体传播 积极探索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发展新路径“为题展开演讲,表示一要协同保护夯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基础;二是要融合发展,促进民间文艺版权高效转化运用;三要立体传播,讲好潍坊民间文艺版权故事。
文化和版权关系密不可分,版权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和信息传播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助推文化发展的动力。随着数字技术持续更新迭代,版权产业形态发展日新月异。地方龙头企业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焱以“致力技艺开发创新,促进版权保护发展”为主题,对毕节大方漆器生产经营及版权保护方面做了如下工作:一,深耕传统技艺,注重在守正中创新;二,加强技艺培训,注重在传承中保护;三,加强版权保护,注重在发展中壮大。
现场,苏州市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小琴还给大家分享了温婉苏州的版权保护传承故事。
本次论坛聚焦版权赋能、传统文化版权保护、传统文化国际化等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现场,多起版权赋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案例”,获得参会嘉宾肯定点赞。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