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表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在队伍上实现“三个转变”、制度上构建“三个体系”、保障上提升“三种能力”,推动全省环境应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事件数量连续3年下降的“双目标”。
据介绍,“三个转变”其一为机构由无到形成“1+1+N”管理体系转变。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20个市(州)和47个县(市、区)相继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其二,队伍由环保部门唱“独角戏”到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转变。注重与应急、交通、自然资源、公安、水利、消防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实时共享风险信息,统筹社会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等。其三,技术支撑力量由单一的省直部门力量到形成一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应急处置支撑力量转变。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应急、水利、气象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应急专家库。
三个体系为构建全省环境应急政策规划体系;构建全省环境应急工作指挥体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
“三种能力”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形成“1+7+21+N”(1个中心、7个重点、21个市(州)、N个重点区县)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环境应急准备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完成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预案修订等;编好响应方案,开展全省571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一条河流、一个响应方案、一张应急处置示意图)等相关工作;强化信息化支撑,建设四川省环境应急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提升环境应急实战能力。连续4年以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名义组织开展“天府系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演练,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各类环境应急演练4500余次,有力提升了环境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何泓岑(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