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人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 四川这些人入选

2023-12-20 10:46:00   科技日报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授予5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其中,1人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2人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3人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记者了解到,本年度获奖人员年龄跨度大,最年长者91岁,最年轻者仅41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员平均年龄43岁。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23.21%,较2021年度和2022年度有所降低。获奖人员中女性科学家有4人。

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神舟之父”戚发轫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在载人航天器、卫星、宇航元器件和空间事业战略发展等领域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载人飞船发展路线,突破载人航天器关键技术,带领团队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一人一天”、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载人飞行任务等。

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分别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青年创新奖获奖者8人、产业创新奖获奖者11人、区域创新奖获奖者4人。产业创新奖首次奖励了一位奋斗在载人航天工程产品制造一线的特级技师,这是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中的首位“大国工匠”。

他致力于实现航天器产品小批量总装总测技术的突破,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建立了超细簿管焊接工法,提高了对接机构可靠性,保障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记者注意到,本年度获奖者中有一批为完善本学科及交叉领域发展作出原创贡献的科学家。有获奖人致力于宇宙结构的数值模拟、暗物质晕的物理性质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等研究,对暗物质晕模型这一描述宇宙结构的基础理论作出系统性、原创性贡献;还有获奖人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搭建起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的桥梁,引导脑疾病防治与智能技术发展。

此外,多位获奖人聚焦民生关切。比如,有获奖者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3—5年后支架完全降解,血管恢复自然状态;还有获奖者是变荒芜为沃土的“大地医生”,从事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发明了边采边复和黄河泥沙充填的耕地复垦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产业创新奖获奖人为解决产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作出贡献,如有获奖人实现了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芯片关键技术的突破,成果应用于高过载图像识别、空间遥感、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区域创新奖获奖人则用创新成果助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如有获奖人聚焦西藏特色资源的科研开发工作,攻克了高原低温低氧生物加工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

青年人才勇挑大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为本年度何梁何利奖的一大亮点。比如,有年龄最小的获奖人证明了虚数在量子力学中的必要性,其承担的“九章光量子计算机”国家重大任务,使我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首次成功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据悉,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设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一、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名)

姓 名 奖项类别 工作单位

戚发轫 成就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2名)

姓 名 奖项类别 工作单位

万宝年 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韩布兴 化学奖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景益鹏 天文学奖 上海交通大学

李 俊 气象学奖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陈发虎 地球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骆清铭 生命科学奖 海南大学

林圣彩 生命科学奖 厦门大学

何光存 农学奖 武汉大学

吴义强 农学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周继勇 农学奖 浙江大学

葛均波 医学药学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裴国献 医学药学奖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王辉山 医学药学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徐瑞华 医学药学奖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晓明 医学药学奖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赵家军 医学药学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李德才 机械电力技术奖 清华大学

廖文和 机械电力技术奖 南京理工大学

江碧涛(女) 电子信息技术奖 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

贾 焰(女) 电子信息技术奖 鹏城实验室

王耀南 电子信息技术奖 湖南大学

杨晓波 电子信息技术奖 电子科技大学

王 平 交通运输技术奖 西南交通大学

冯志海 冶金材料技术奖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张晓宏 冶金材料技术奖 苏州大学

叶国安 化学工程技术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范维澄 资源能源技术奖 清华大学

胡振琪 资源能源技术奖 中国矿业大学

张远航 生态环保技术奖 北京大学

贾金生 工程建设技术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 东 工程建设技术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刘清宇 工程建设技术奖 海军研究院

三、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3名)

姓 名 奖项类别 工作单位

陈 鹏 青年创新奖 北京大学

刘 诚 青年创新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 洋(女) 青年创新奖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娄智勇 青年创新奖 清华大学

陆朝阳 青年创新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阿漫 青年创新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

郑海学 青年创新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赵立东 青年创新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曹宏斌 产业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陈嘉川 产业创新奖 齐鲁工业大学

陈 群 产业创新奖 常州大学

窦 强 产业创新奖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黄 立 产业创新奖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林松涛 产业创新奖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王 琦 产业创新奖 中国农业大学

王曙群 产业创新奖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王喜瑜 产业创新奖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吴一弦(女) 产业创新奖 北京化工大学

张海军 产业创新奖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区域创新奖 新疆医科大学

韩林海 区域创新奖 广西大学

梅生伟 区域创新奖 青海大学

王福清 区域创新奖 西藏天虹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