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让“蝇式腐败”无处遁形

2017-10-26 19:45:3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县委编办有效盘活机构编制,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出实招,挤出编制,成立了纪检监察协作区,在县乡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让‘蝇‘式腐败无处遁形,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长期从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大成镇干部周国容感触道。

宣汉县辖54个乡镇,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党员人数近4万人。而县纪委人手不足、能力有限,乡镇纪委不敢办案、不愿办案、不会办案等“体虚症”一定程度存在。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宣汉县坚持“机构编制总量不突破”原则,紧紧围绕“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了东乡、南坝、普光、土黄4个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通过调优机构设置,创新编制管理,调整人员配备,有效解决乡镇纪委“力量不强、业务不精、监督乏力”问题,为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各协作区,统一命名为“宣汉县纪委监察局XX协作区”。明确规定协作区具有对所辖乡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执纪审查、责任追究、廉洁审查、警示教育等职责。按照“控总量、盘存量、保重点”原则,通过调研共调剂乡镇行政编制16名,划转到各纪检监察协作区所驻乡镇,并明确指出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编制实行单列管理,县纪委负责单列编制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所驻乡镇负责编制的统计等工作。

为推动协作区纪检队伍专业化建设,县委编办创新编制审批,按照“编制前置审批+专业审查”流程,坚持“前环节不发起,后环节不启动”原则,积极配合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根据职能特点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统筹用好协作区编制,实现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人员配备专业化。截止目前,3名委局机关班子成员、1名中层干部任协作区负责人,16名协作区干部中,有纪检监察工作经历16人,协作区干部队伍逐渐走向专业化。

协作区自2017年1月建立以来,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深抓反腐败工作,先后约谈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部分村(社区)干部600余人次;开展警示教育1400余人次;已为1600余名乡镇及村(社区)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组织层层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努力做到对党员干部作风、纪律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

1至9月,各协作区共初核各类问题线索55件,立案审查20件,组织交叉办案42件、协作办案22件,各乡镇纪委办案109件,立案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6%。

张平 李黎明 粟君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