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七市州巾帼脱贫经验谈:有模式!有路径!有特色

2017-11-01 10:35:59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31日,四川省“巾帼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巴中举行。会上,巴中市、广元市、内江市、达州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妇联的负责人介绍交流了当地巾帼脱贫工作经验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脱贫增收的措施。

△大会现场

△巴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华发言

巴中市:创新“三种模式”拓展方法路径

创新“集体经济+贫困妇女”双赢模式。探索创建“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妇女”脱贫工作模式,在深化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六大盘活”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利用在贫困村建立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用市场手段经营开发,对经营资产、财政性支农投入量化股权,实行贫困妇女配股40%、所有农户配股40%、集体持股20%,贫困妇女实现“双轮持股、二次分红、脱贫退股、集体增收”,有效推动贫困妇女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创新“示范基地+贫困妇女”互促模式,创新“龙头企业+贫困妇女”共享模式。

△广元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琳发言

广元市:探索创新巾帼脱贫“N+1”广元模式

探索创建“城镇女企业家发展互助会、农村妇女创业致富互助会、留守妇女儿童关爱互助会”三大巾帼建功互助会,以“三大互助会”为载体,成立广元市巾帼脱贫促进会,把农村致富女能人、城镇女企业家及有爱心的各界人士吸引进来成为互助会会员。充分依托各级妇联组织、三大互助会和促进会、社会各界,全面构建起巾帼脱贫攻坚“N+1”广元模式(N为“妇联+互助会暨促进会+社会各届”,1为精准脱贫户),引导三方力量下足绣花功夫,积极主动、有力有序助力脱贫攻坚。

△内江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连莉发言

内江市:“三化三抓”养成好习惯

“三化三抓”,即化零为整抓机制,确保养成好习惯工作有序推进;化整为零抓载体,确保养成好习惯工作有效实施;化虚为实抓发展,确保养成好习惯工作有力助贫。利用妇联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报刊等平台,设专栏、多维度报道“养成好习惯”工作100余条次,倡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作息、讲究卫生、讲求效率、勤俭节约、文明友爱、诚实守信、遵守秩序、自我保护、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达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东梅发言

达州市:多举措助力典型“三无”村落换新颜

在无支柱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完善基础设施的典型“三无”村落--白蜡村,注重宣传引领,务求精准帮扶方面,指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骨干党员、妇女能人、技术能手和优秀务工人员的作用,组建了党员脱贫先锋队、巾帼脱贫先锋队、技能脱贫先锋队和劳务脱贫先锋队四支队伍共计127人,统一着装、标识,深入每户村民家中,现身说法。并出资11万元,实施了巾帼脱贫互助队、儿童助力成长等项目。指导该村确立以流转土地业主经营为主,多种产业扶贫模式相结合的山上、坝下两个“1+4”的产业发展路径。

△阿坝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孝莉发言

阿坝州:围绕羌绣产业中心 多种手工编织产业百花齐放

该州各级妇联组织围绕这一发展方向,采取“妇联+公司+协会+编织姐妹”的模式,一方面夯实羌绣产业的发展基础,逐步完善了集“生产制作、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羌绣产业链条,同时又打破了羌绣“一枝独秀”的局面,让藏织、藏绣、毛毡制品、藏式服装、藏式地毯走出藏民族生活用品的固囿,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广受追捧、炙手可热的商品。  

△甘孜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充芬发言

甘孜州:“指尖藏花”绣出幸福生活

近年来,该州妇联按照省委召开的藏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专题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把发展藏绣作为带动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重要抓手,促进妇女 脱贫增收。

△凉山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雪蕾发言

凉山州:探索出一条以彝绣产业带动妇女脱贫致富的路子

近年来,凉山州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意见》和州委、州政府坚决打赢一场全民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按照省妇联“五大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作为,带领全州妇女探索出一条以彝绣产业带动妇女脱贫致富的路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