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9年底 宜宾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2017-11-03 17:42:12   宜宾新闻网

卫生环境更好,也能让居民更爱卫生。(资料图)

垃圾处理事关民生。近日,《宜宾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下发实施,《方案》提出,宜宾将通过3年努力,至2019年底,基本完成省上下达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心城区及县城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目标:2019年底前完成设施改扩建任务

《方案》要求,宜宾要补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加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增强各类垃圾安全处理能力,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新建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划加快审批流程,抓紧做好立项、环评、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运。 

《方案》提出,要优先采用环保发电处理技术,区域共建共享垃圾环保发电设施,因地制宜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大幅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严禁垃圾环保发电项目无序建设,严格垃圾环保发电项目的审批。垃圾环保发电设施未覆盖的县城要抓紧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2019年底前完成设施改扩建任务

《方案》要求,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的县城要在2019年底前完成设施改扩建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及重点流域的小城镇,要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不具备转运条件的村庄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要求,由县统一规划、分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以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为主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被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料图)

分类、分级运输处理生活垃圾

《方案》提出,生活垃圾收运将根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特别是环保发电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规范和完善前端收集点(站)布局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加强县城老旧转运站升级改造和镇乡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能力。具备转运条件的村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收集箱、转运站和运输工具;不具备转运条件的要抓好村组垃圾堆放收集池、房、站的合理布局和升级改造。

《方案》提出,宜宾将健全建筑垃圾收运体系,力争实现全密闭分类运输、分类投放,防止有毒有害垃圾、生活垃圾混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收运过程,严防沿途泄漏抛洒、乱倾乱倒。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转运设施建设及监管,实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处置,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宜宾一处垃圾转运站。(资料图)

加大监管治理力度 2018年实施在线监管全覆盖

《方案》提出,宜宾建立全市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信息化监管系统,强化各类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实现动态监测目标,对垃圾环保发电设施烟气排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转运设施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排放和渗漏情况、医疗机构内医疗垃圾分类收集运送贮存等进行“全过程监管”。

2018年,全市所有运行中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在线监管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管设施全面建成,与市上并与省级数字城管平台等联通。 

《方案》要求,重点治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及使用期满的填埋场,未建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配套建设。加大农村临时垃圾堆放点治理力度,加强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的污染处置和生态恢复。

用“七个优先”解决“七个不足”

整体而言,针对目前宜宾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按照区域性布局、系统性收集、综合性处理的要求,宜宾将突出“七个优先”,解决“七个不足”。

即:优先安排“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和长江、金沙江、岷江等重点流域小城镇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示范带头解决试点镇和重点流域小城镇治污减排能力不足问题;优先安排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解决部分县城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优先安排垃圾环保发电项目建设,解决垃圾填埋场占地多、处置能力不足问题;优先安排已建运转不畅设施改造达标项目,解决现有处理设施运营水平偏低问题;优先安排存量垃圾治理项目,解决存量垃圾二次污染问题;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开发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工业垃圾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优先安排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监管设施项目,解决设施运行过程监管和实时监控能力不足问题。

最终,全市将推广“全域统筹规划、统一打包、投建运营一体、收集处理一体、政府购买服务”垃圾治理新模式。也可根据县(区)实际情况,统分结合,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财政奖补等多元手段结合,解决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记者 程文帝)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