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实施“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助力脱贫攻坚

2017-11-07 13:28:02   内江晚报

村民在米粮村秀咏农场缝纫车间缝制童装

近日,记者在资中县龙结镇米粮村秀咏农场缝纫车间看到,一块写有“资中县龙结镇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农民就业上岗实训基地”的牌子,端正地挂在墙上;车间内,村民们正在电动缝纫机前穿针引线缝制童装,这些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米粮村村民居家灵活就业的工作场景,居家灵活就业使得他们逐渐变成了“家庭能人”。

“我们这里不仅能生产童装,还能培养‘农村家庭能人‘。过去,这样的培训机会少,村民们没多少专长;现在,每家每户都要培养一个‘家庭能人‘,增强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秀咏农场负责人陈秀英告诉记者。

我市针对贫困家庭致富能力弱的实际,从去年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有劳动力的每户农村家庭培养1名以上“农村家庭能人”,让他们成为家庭整体脱贫奔康的“顶梁柱”,为农村改革发展、脱贫奔康充实一批强有力的“生力军”。

面向全市农村家庭培养“家庭能人”

家庭是脱贫攻坚的最小单元,如何让家庭整体脱贫?关键在人,关键要有“能人”。

2016年,我市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全市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培养“家庭能人”,2017年农村家庭有能人的达到40%,2018年达到75%,2019年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实现全覆盖。

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家庭能人”?我市把“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作为了培养的标准。

--“挣得到钱”,熟练掌握1~2门实用劳动技能,并能立足家庭实际从事生产活动,挣取合法劳动所得。

--“当得好家”,会治家理财,家庭和睦、孝敬父母、严管子女,夫妻互敬互爱,家风良好。

--“待得来人”,能处理好邻里关系,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活动,热心公益慈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走得正路”,爱祖国、爱家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遵守公民守则和村规民约,崇尚科学新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扶志”又“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既要“扶志”,还要“扶智”。我市把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提高脱贫致富本领,作为了切入点和着力点。

我市对农村家庭逐一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了每户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来源等情况,并通过逐户分析,筛选了拟培养对象80多万人,计划分3批次培养完毕。

按照农民“下单”、第一书记“配方”、乡镇党委“出单”、组织部门“核单”的方式,确定政策法规、党的基本知识等必学科目和种养技术、电子商务等选学科目。依托“农民夜校”,在农户居住集中区域,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专题讲座、实践训练;针对人员较为分散的村、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采取“院坝课堂”“入户课堂”等方式送学上门。目前,全市共开展教学培训22.5万余人次,送学上门1.5万余人次,远程辅导6万余人次。

同时,机关干部、农技专家、先进模范及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采取“1+1”“1+N”等方式与培养对象结对,制定帮带培养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组建了党群、政府、农业等8个系统对口服务队,走进农村基层开展帮带服务。

结合创建“四好村”和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每年对培养对象逐一进行考核,择优评选一批表现突出的“农村家庭能人”示范户,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坚持把优秀“农村家庭能人”纳入“双向培养”计划,1800余名“家庭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6万余名农村党员成为“能人”培养对象。

整合资源,优化“育苗壮苗”环境

我市提出“整合现有资源,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基本原则,科学配置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采取社会征集、个人自荐、组织筛选等方式,以及从党员教育师资库中择优选聘领导干部、农技专家、致富能手等方式,整合优化师资力量,确定专职教师1160名、兼职教师4073名,并按每所农民夜校6名以上相对固定的高素质教师进行配备。建立教材资源库,制发《内江革命历史档案选编》《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帮扶干部工作手册》等图文教材2.9万余册,发送《脱贫致富实用教材》《农村电子商务专题讲座》等音像教材1500余部。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实训基地120余个,主要培养一批农业技术能手;依托餐饮服务业、建筑工地等建立农民就业上岗实训基地30余个,培养一批有实用技术的行家里手;结合返乡创业“回家工程”项目,建立农民创业辅导实训基地50余个,为农民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等辅导;结合党员精准扶贫项目、“居家灵活就业”试点行动、“劳务输出转移”就业行动等,提供实训岗位5000余个。

此外,每年向拟退出贫困村开发5个以上公益性岗位,重点面向贫困户“家庭能人”;鼓励企业、专合社、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家庭能人”就业,并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鼓励贫困户“家庭能人”创业,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奖励。(记者 黄彬鹏 实习生 邵雪洋 文/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