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等你——彰显榜样力量! 脱贫“摘帽”让“西昌蓝”更绚烂

2017-12-05 19:14:59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要问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离不开四个字:过好日子!在西昌,“好日子”这个词的分量近年来被提上了新高。

2016年,西昌全市47个贫困村中,46个贫困村达到"一低、七有"标准,稳定退出;3505户贫困户、12711人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47个贫困村中唯一未“摘帽”的银厂乡巴折村也即将摘下贫困“帽子”,同时西昌市还精准锁定223户877人减贫任务,助力西昌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显然,取得这些成绩并不是偶然。

银厂乡巴折村迎来大变样

挂图作战年度减贫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2015年8月,李国祥被派驻到银厂乡巴折村担任“第一书记”。乘车、换船再爬山,第一次到巴折,李国祥用了7个小时才抵达村委会。

扶贫工作人员走访银厂乡巴折村

银厂乡巴折村是西昌市最边远乡镇中最边远的行政村,也是西昌市仅有的两个极度贫困村之一。它地处干热河谷,辖区面积达90.5平方千米,沟壑纵深、山高林密,通信信号差,全村仅229户、1008人。

利用在林业局工作所学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高清的卫片进行空间分析和定位,将走访过程中各贫困户居住的具体位置、姓名和土地情况一户户标注在图上并编号,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掌握情况。第一次到巴折村,李国祥仅用10天的时间就掌握了全村66户贫困户的全部信息,而后,他又不断走访了解民情,听民众的真心话,真正成了“村里人”。

卫生防疫人员正在为当地孩子打疫苗 

从2015年到2017年,基于掌握的有效信息,李国祥提出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一步步帮助村里实现公路通达、农网电建设、基站建设,解决脱贫增收问题。这些努力在2017年11月得到了“回报”:凉山州脱贫验收组对银厂乡巴折村进行了退出验收,评定巴折村基本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

 

大堡子集中安置点

目前,银厂乡和市级各部门正针对部分存留问题抓紧整改,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高标准退出。巴折村的贫困退出也标志着西昌市4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目标完成!

此外,今年11月,西昌市精准锁定的年度223户877人减贫任务也通过市级验收,贫困户均达到“一超六有”标准,全市年度减贫目标任务至此基本完成。

抓好“点”、下准“针”

教育、交通、新村建设帮扶一项不落!

2017年的脱贫工作如何开展?西昌的做法是:聚焦“建房不停、修路不止、产业巩固、三建四改发力”四大工作着力点,下准、下稳脱贫巩固“绣花”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西昌市编制出台了23个行业专项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涉及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禁毒戒毒等多方面。专项计划由23个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负责强力推进,以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涉及的项目、资金、措施全部到户到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如期完成。

 

洛古波乡柑子尔村道路改造中

洛古波乡柑子尔村道路改造后

至目前,47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通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生活用电基本得到保障;贫困村道路建设进度如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三建四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能源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生态建设、科技扶贫、劳务扶贫等工作均有序开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西昌市黄水乡书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新建的房屋黑瓦黄墙、宽阔大气、排列井然有序,安置区内太阳能淋浴、沼气、卫生厕所等生活设施齐全,水电路网配套、公共服务和生产发展设全面施覆盖,离开危房老房的贫困户们脸上也布满了笑容。

黄水乡书夫村易地搬迁前当地居民所住房屋

黄水乡书夫村易地搬迁房屋建成后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家定的致富措施,”书夫村的贫困群众丰子跑告诉记者,自家现在已经种了核桃苗187株、青花椒树30株,养鹅150只,还有新房可以住,他自信地说:“搬进新家后的生活有了保障,脱贫没问题。”

“脱贫不能等靠要”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起来。现年52岁的吉尔瓦火是民胜乡麻棚村的农民,因疾病和劳动能力缺失而入不敷出的一家5口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了村里的精准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

 

贫困户家养的土鸡

政府投入资金无偿为其提供母羊、土鸡和核桃苗等生产资料,并给予小额贷款资金支持其搞产业发展。经过一年的饲喂,不断学习新养殖技术、主动作为的吉尔瓦火挣得了2万余元收入,到2016年底,吉尔瓦火已经从一个最初为生计发愁的特困户变成了一个全村瞩目的养殖明星。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人穷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脱贫不能等靠要,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据了解,2017年10-11月,西昌市对37个乡镇、46个退出贫困村、2014-2015年已脱贫6698户25332人进行了全覆盖对标检查验收,并将发现的问题迅速反馈各单位限时整改。今年11月初至2018年春节前,全市还将开展走基层“暖冬行动”,重点蹲点督导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期间将着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榜样力量+协同发展

西昌要走生态环保脱贫发展之路!

西昌市完成其脱贫使命对自身、乃至对全省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对这一问题的把握显然更为深刻。

 

美丽西昌  摄影 张明锐

作为凉山州州府的西昌,在四川全省、凉山州脱贫奔康这一历史使命中,将如何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今年8月,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对西昌来讲,脱贫奔康是多个维度的问题。

他认为,西昌首先要在全州要当好榜样,起好标杆作用,发挥好州府所在地的特殊责任,积极为全州的脱贫攻坚作贡献。

同时,要通过“3+6”西昌经济圈的联动带动作用,做强经济基础,打通发展的瓶颈,实现融入发展。他说,这对凉山来讲更有现实意义。

李俊所提到的“3+6”是何意?他表示,所谓“3”,是指加快推进西昌、冕宁、德昌三县市同城化发展,共同争取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资金支持,共同推进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放试验区建设,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共同打造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所谓“6”,即周边6个县联动发展。

李俊说,我坚信,“兄弟连心其利断金”。“3+6”的县市共同发展,也是凉山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一抹亮丽的色彩。

此外,环保和康养也已被纳为助力西昌脱贫奔康不可或缺的重大因素。李俊介绍,西昌的愿景是到2026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2050年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

他提出,要为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西昌付出实实在在的产业转型行动,让“西昌蓝”永远成为西昌科学发展的一抹亮色,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当下,四川正“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西昌在脱贫攻坚力度上也毫不示弱,工作推进势如破竹。而借助"铂金十年"的发展能量,未来西昌脱贫攻坚实现新的突破,值得期待!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张药滟  文中部分数据来源:西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西昌市发改委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