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归原主 寒冬苦等一小时 望苏桥上 这方山水特别美

2017-12-13 17:23:2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苏东坡出生地,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一名八旬老人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智能手机,于是,老人和55岁的女儿一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折腾”,在寒风凌厉的望苏桥上苦等一小时,终于将这部手机交到了失主手上。

李冬容母女俩在望苏桥上等候失主。

12月12日上午11时许,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9组80岁的婆婆李冬容赶完三苏场回家,途经三苏镇明光村。“咦,地上咋个有个手机?”李冬容捡起来一看,手机还开着。这时,手机响了,老人家怎么也接不起来。

下午,李冬容的外孙女、眉山兰溪幼儿园的蒋女士在老家的党支部开完会回去,了解到外婆因为捡到手机无法交到失主手上,李冬容表示愿意等着对方来电,告知取手机的地方。

然而,等了近一个小时,蒋女士忙着回城里接放学的女儿。于是,她打电话叫母亲赶快下班,帮外婆寻找失主。李冬容的女儿杨玉芬接到女儿的电话,赶紧回家。眼看捡到的手机马上就没有电了,而这部手机又有开机密码,杨玉芬根本无法与失主取得联系。母女俩正在万分着急的时候,失主又来电话了。

“我在望苏桥等你,你们赶快来取。你的手机马上就没有电了,一会儿我用我的手机给你打过来。你们来就打我的电话。”杨玉芬一边说着,一边记下了对方的电话。

对方表示马上就到,母女俩怕失主等得太久,于是放下手中碗筷,双双来到望苏桥上等候。

当天晚上气温很低,李冬容母女俩在寒风中等了近一个小时,仍不见对方来。杨玉芬把电话打过去,才知道对方走错了路,来到了十里外的三苏场镇上。

晚上八时许,在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李冬容母女终于把手机交到一对年轻男女手上。

“昨天早上,我和女朋友一起从眉山开车到洪雅,我吃了感冒药有点犯困,途经三苏镇境内,女朋友接替我开车。就在换座位下车的时候,手机不慎掉落在路上。”失主柴静说,失落的手机是价值4000多元美图牌。其实手机并不重要,主要是手机里面的电话号码和资料太多。当我从那位婆婆手上拿回失落的手机的时候,真没有想到,在农村还有那么纯朴的人。婆婆阿姨在寒风中等了我那么久,我拿300元表示感谢,婆婆和阿姨坚决不要。

苏乡遗风泽后人,这方山水特别美。望苏桥位于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境内,据传,望苏桥系苏东坡的爷爷苏序和父亲苏洵所建。苏序在乡下郊居时,田里全部栽种水稻。苏序拿米换稻,储藏起来,每到灾年,苏序就拿出自己的储粮分发给族人、妻子娘家人以及佃户和穷人,使他们都能够安全度过凶岁。而苏东坡11岁之前,一直和父亲居住在三苏镇,11岁以后才从三苏镇搬到眉山纱觳巷纺纱经商。

当年,从河对岸到苏洵的家,需要淌水而过。于是,苏序和儿子苏洵开始修建一座小石桥。每到灾年,苏家发放赈灾物资,就在这座桥上进行。老百姓到桥上盼望苏家发放救济,“望苏桥”由此得名,此桥名一直沿用至今。

“因老的望苏桥年久失修,加之洪水冲蚀,洪水漫桥,长期影响到群众出行。”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党支部书记彭月忠介绍,2011年,在外经商的当地乡贤熊秀平出资1200多万元,在老望苏桥下游600米处,新建了一座长102米,宽11.2米,集交通通行、东坡诗书画、观赏等于一体的文化富民桥,既解决了两岸上万居民的出行,又解决了附近5个村水果、蔬菜运输问题。这里的老百姓谁也不会给三苏丢脸。别说望苏村的老百姓捡到一部手机要归还,哪怕捡到十万八万现金,也不会有谁会把它“吞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廖兴友 文/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