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市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2017-12-27 11:32:16   南充日报

12月21日,笔者从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多元化解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调解工作不断得到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面排查矛盾纠纷 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得到巩固

“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在坚持日常排查化解的基础上,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发现和研判分析,积极推进预警预测预防,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市多元化解办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今年在全市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至10月,通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各类矛盾纠纷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逐项落实化解措施和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同时,开展平安建设攻坚行动,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市多元化解办和市司法局组织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队伍、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作用,每周定期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及时建立工作台账和开展疏导解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对所在村(社区)解决矛盾纠纷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市多元化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力构建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方面,我市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等调处组织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逐步完善。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组织,卫生计生部门推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农业部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等,村(居)民议事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方力量,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25个行业(类别)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县级法学会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设立“法律诊所”,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站”,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室”,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建立完善对接机制 强化基层群防群治力量

在建立完善“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方面,市多元化解办组织、指导市司法局和市公安局按照“全面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要求,对51个城区派出所派驻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驻派出所调解室工作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对公安移送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同时,健全“诉调对接”运行机制,市多元化解办和市中级人民法院整合各方调解资源,完善对接机制基础建设,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和调裁一体的综合诉调服务平台,实现诉调无缝衔接。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优化第三方调解组织入驻法院工作等制度,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第三方调解组织、特邀调解组织等增设工作室,组织调解员提前介入,为双方当事人认真调解矛盾纠纷,实现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不仅诉前调解案件数量比去年大幅增加,而且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据统计,截至10月底,已办结各类案件1300余件,接受诉前调解案件近1200余件。

另外,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全面有效对接资源、人员和工作职能,确保当事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简便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处涉劳矛盾纠纷。同时,市政府设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督促各部门建立行政调解室,配备专(兼)职行政调解人员,抓好行政调解案件处理;市仲裁委负责达成仲裁协议的民商事案件的仲裁案审理,通过整合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民商事仲裁等方面调解资源,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合力。

在建立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方面,我市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队伍、网格员、调解员的重要作用,以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对婚姻家庭、医疗卫生、土地纠纷、边界管理等重点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联动化解实效,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严格落实包案负责人,明确化解责任和方案,追踪事态发展,及时有效调解,维护当事人权益和社会和谐。

常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拓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平台

今年以来,市大调解协调中心会同市国土资源局推进“调解跟着项目走”活动,组织各地对我市今年的41个省重点工程项目和222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建立项目纠纷调解员制度,即项目实施前做好矛盾纠纷预防预警,项目实施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项目投产后做好矛盾纠纷常态化治理和法治宣传,为项目的建设、投产等环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千名政法干警进村促和谐化纠纷”活动,市多元化解办组织指导联系帮扶的537个贫困村的514名政法干警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同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健全村(社区)调解组织,解决与村(居)民相关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帮助1506个村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47次。

据介绍,在排查化解涉治安矛盾纠纷方面,市公安局还通过整合多个警种部分监督职能,组建公安服务监督中心,排查化解涉治安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化解涉治安矛盾纠纷275件。市多元化解办也成立了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律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并不断拓展壮大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平台。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