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两会”进行时:这些热词备受关注

2017-12-28 17:23:36   阿坝日报

连日来,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民生为本、灾后重建、生态扶贫……一连串百姓关注、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

领会最深的词:民生为本

讲述人:刘兴红代表,金川县勒乌镇马厂村村委会主任

“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建议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训。”

“建议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多增加投入。”

……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涉及教育、旅游发展、城镇建设、医疗改革等方方面面,桩桩件件饱含民生。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对民生工程的关注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我们在基层的感触也越来越深。

曾经的马厂村,由于道路不畅、水利基础薄弱、信息闭塞等因素,群众几乎都是“靠天吃饭”,致富增收难。如今,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增收难”“就业难”……一项项破解“七难”的措施在马厂村生根、开花、结果,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全面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这事关民生的举措再次响彻在我们所有与会代表委员们的耳畔。

对于我们来说,民生是参政议政的议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民生则是日常生活。“改善民生,让群众幸福指数飙升”是我们热议的话题,更是群众共同的心声。

印象最深的词:灾后重建

讲述人:何建国代表,九寨沟县永和乡联合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对于阿坝州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遇的灾难多、挑战多,“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牵动人心、“8·8”九寨沟地震震惊世人,而灾区的情况也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在今年的两会上,灾后重建工作也一直是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2020年全面完成恢复重建,把灾区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典范”的目标,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的内容阐述了灾后重建工作,这让我们这些来自地震灾区的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报告中无论是生态修复保护、地灾治理还是住房重建、公共服务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贯彻。

相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带领下,三年后,九寨沟将释放出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灾区的干部群众也将奋发有为,在攻坚克难中脱贫奔康,在众志成城中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

思考最深的词:生态扶贫

讲述人:陈里然丹委员,红原县查尔玛乡查龙村党支部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建立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三个全覆盖”机制。现场聆听报告后,深感我州对于发展绿色阿坝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魄力,也深感生态扶贫对我州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生态扶贫”不仅是今年两会的强音,也是我州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这种将生态与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方式,就是要坚持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相互协调的原则,其关键之处是将生态补偿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对于“生态立州”的阿坝来说,伴随着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的稳健步伐,生态扶贫这种方式正逐渐成为我州各族群众的共同诉求和必然选择,其意义更加非凡。

对于阿坝州这样一个有着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下一步,如何继续将扶贫工作和现有生态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此次参加两会后我们所有代表委员们都思考得更深的问题。回去以后,我一定会把报告中提到的各项优惠措施带给村民,带领大家在保护阿坝生态的同时早日脱贫致富。(记者 哈斯满)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