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4日,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民生协调小组组长罗佳明率队调研该市部分重点民生项目,并组织召开民生工作推进会,谋划2018年民生工作,推进民生项目建设。
在太和大道项目建设现场,罗佳明详细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要求进一步优化工序,改进工艺,加快项目建设。
“什么时候竣工?”“能容纳多少儿童?”在重点民生工程--市儿童福利院,罗佳明了解了项目情况,要求加快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同时要做好各方面工作,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养护,接受教育和康复。
为确保民生项目汇民意、聚民心,眉山市民生办去年12月向社会公开征集今年民生项目建议。两名市民分别反映,中心城区下大南街路面坑洼,希望予以改造;诗碑广场附近市民健身地方少,希望能够增加。罗佳明实地察看了下大南街道路、诗碑广场健身场所有关情况,面对面听取两位市民关于民生项目的意见建议,感谢她们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参与,希望继续支持民生事业,并要求相关部门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会上,罗佳明指出,近年来,眉山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施了一大批民生项目,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做好民生工作,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就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的要求和使命。
罗佳明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树牢民生理念,坚守民生情怀,扎实做好民生工作。要树立“三个思维”:一要用民生思维统揽民生工作。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要广泛倾听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谋划好2018年民生项目。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雪中送炭,实现愿望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二要用底线思维兜底民生工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兜住普遍基本保障的底,特别要兜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切实铸就坚实的幸福底线。三要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工作。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健康眉山,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坚持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点长制”“田长制”,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对外交通和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据悉,2017年,眉山市十大民生工程114个项目和20件民生大事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筹集拨付资金153.29亿元,较2016年增加19.36亿元。全市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易地扶贫搬迁3667户9962人,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10210户,完成减贫19949人,实现全部贫困村脱贫摘帽;富民增收工程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348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1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44元、增速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17元,增速9.2%;教育卫生事业全面提升,新改扩建校舍6.2万平方米,新增医疗卫生机构面积1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改建养老机构床位4470张,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9个,城乡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纵深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6.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07%、绿化覆盖率达54.62%,全市公园总数达128个。
段小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