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资阳】之【文明家庭】 杏林之家 50余载悬壶济世惠乡亲

2018-01-08 22:27:2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陈万清家庭,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大楼湾村11组,家庭成员6人。除妻子刘元秀外,陈万清本人,长子、长媳,次子、次媳,次女、次女婿均为在职医生,是名副其实的医生家庭。一家人都以诚信为本、以救死扶伤为荣,将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技奉为终身追求的信仰。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这个杏林之家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书写着生命的感动,他们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真诚无私的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积极践行着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当地传为佳话。陈万清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100名优秀院长”“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感动资阳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四川省农村卫生突出贡献奖”。

陈万清家庭全家福

为乡亲 弃农学医 田坎医生悬壶济世

1945年,陈万清出生于乐至县中天镇大楼湾村。

19岁那年,其三弟生命垂危,多次请医生出诊,皆因路远和诊金问题而不愿出诊,他冒雨背弟到医院求治,而两位棋战正酣的医生,对奄奄一息的病人态度冷漠,还对陈万清影响了他俩下棋大为不满,三弟误时而终。面对此情此景,联想到和三弟一样的贫苦病患,陈万清愤愤定下了立志弃农学医的决心。

后来,陈万清得遇名师,跟班学习。为学好针炙,他在自己身上扎下了上千针眼;为学好拔罐,他在自己身上烙下了上千个烙疤……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年开始了行医人生。

1979年,陈万清被村民们一致推荐为大队合作医疗站的职业医生。但当时,医疗站条件很差:每天就医人数达50人,抱一捆谷草丢在地上就是“病床”;搬来马架椅放在屋檐下,便是“输液床”;黄荆枝条插进墙缝中,便是“输液架”。为支持陈万清治病救人,爱人刘元秀在自家责任地里种植中草药以降低医药费用。

1985年,为改善患者就医条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陈万清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用行医收入和妻子喂猪养蚕等积累,在大楼湾村创办了四川省第一座私立医院--万清医院。

陈万清夫妻教育全家视病人为亲人,24小时无条件出诊。因当地医务人员缺乏,陈万清是十里八村出名的“男接生婆”。后被乡亲亲切称之为“田坎医生”,特别是重病患者出院后赠送的锦旗达130余幅。步入万清医院,花园凉亭中一副“丹心妙手保人民康健细诊细疗,草药银针为群众行医随呼随到”的亭联,诠释了陈万清悬壶济世的一生。

思疾苦 杏林之家 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万清医院建成后,坚持“先救人后给钱,没钱也要全力医治病人”的原则,病员比以前更多了。远在安岳、雁江、遂宁等邻县(区)的病人也远道前来求医。这些来万清医院求医的人,绝大部份是来自农村,他(她)们搭乘或多次转车来医院求治,往往误了吃饭时间,身上带的钱也不够,这时,妻子刘元秀把他们当客人,免费煮饭给他们吃,有时一天要煮好几次饭,50余年如一日。

陈万清逐渐有了积蓄后,他常给家人们讲,一家人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乡亲的关爱、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应该感恩社会、帮助他人才活得充实而更有意义。一天,陈万清路过乐至中学校门时看见一位学生在伤心地哭,陈万清上前一问,原来家中全是老病号,根本无钱供他上大学。陈万清非常理解其无奈的心情,在跟家人商量后,到学校找到班主任核实了该生情况,马上带他去银行取了6000元钱给他作车旅费和入学报名费,并承诺供他读完大学。如今,这位学生已是一名工程师,在深圳工作,延续着爱心助学的善举。

像这样的学生,陈万清一家先后资助了32名,供他们上中学、读大学,现在,他们有的已经投身社会,在国内外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了。每到逢年过节,他们都要打电话给陈万清一家拜年和节日祝福,陈万清还叮嘱他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不忘回报社会。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和需要救助的人,陈万清一家多年向乐至中学奖学金基金、红十字协会、灾区人民、县残疾人协会、五保户、希望工程、久病贫困户、慈善机构捐款30万余元。而陈万清觉得,这只是他应尽的社会责任。

循祖训 家风和谐 孝友睦邻诚实守信

“读书为重,次及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四维毕张。仕於朝也,为忠为良。处于家也,孝友睦邻……”《陈氏祖训》滋养着陈万清一家,他们也时刻躬身践行。

家庭生活中,陈万清一家践行陈氏祖训,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夫妻之间,相互尊重,遇事沟通商量,不管是乡村行医还是修建医院,刘元秀都义无反顾地支持陈万清,被当地群众称为“模范夫妻”;父(母)子(女)之间,民主平等,陈万清教育子女秉承“读书为重、克勤克俭、为忠为良、孝友睦邻”祖训,并躬身践行、行为示范;邻里之间,陈万清一家遵德守礼、乐观豁达、待人宽容,并热心帮助他人。其家庭年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家庭”。

在陈万清的大家庭里,还有一位特殊成员,这位81岁的老太太叫刘秀英,她是陈万清妻子刘元秀的大姐。刘秀英8年多前双目失明,膝下无儿无女,孤老太太原本列为敬老院对象。因她眼瞎,在敬老院一是给工作人员加重工作负担,二是对自己生活也多有不便。十年前,陈万清将这位瞎子姨姐接到自己家中生活,成了陈万清家中的特殊成员。刘秀英老人经常对人说:“我的院长妹弟,硬是比同胞亲弟弟还亲。”

生活作风上,陈万清一家践行“克勤克俭”祖训,不酗酒,不说脏话,即便在接踵而至的国省、市县荣誉面前,陈家人的日子过得很低调,从不在人前炫耀。

行医济世中,陈万清一家践行“取之有道”祖训,秉承诚信经营、利民惠民,坚持价格最优、服务最好、合理用药、先看病后付钱的经营理念,深受病员家属感动和当地百姓信赖及赞誉。同时认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行业规范,参与村规民约制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积极照章纳税。

陈万清说:党和国家所给予的荣誉,只是他人生的起点,他们家将以一颗感恩、神圣之心,牢记一个医生的使命和职责,牢记做一个大写的“人”的标准,把治愈病人作为一家人最大的幸福,把病员的笑脸作为一家人最大的回报和奖赏,在伟大的中国梦之中书积极书写“陈家篇章”。

资阳市文明办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学谦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