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新抽检不合格食品曝光:中式香肠检出氯霉素

2018-01-10 11:40:3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9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最新一期抽检结果,在近期组织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及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等30个食品大类共计3674批次样品的抽检中,发现不合格样品9批次。

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点击图片放大)

目前,省食药监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已责令生产经营者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开展核查处置,责令违法生产经营者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彻查问题原因并全面整改。

此外,省食药监局提示消费者,如在市场上发现或购买到本次公布信息中所涉不合格产品时,请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反映。

【部分不合格项目小知识】

一、镉

镉是水产制品中最常见的污染重金属元素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NFP)和国际职业卫生重金属委员会将镉列入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积性,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

二、铅

铅是一种慢性、积累性毒物,也是一种重金属。食品中铅含量超标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或存在污染物从生产设备迁移入食品的可能。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铅含量超标的食品,铅会蓄积在体内,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智力发育等。

三、氨基酸态氮

氨基酸态氮亦称氨基氮,由制造酱油的原料(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是酱油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酱油这个调味品鲜味的主要来源,氨基酸态氮是区分酿造酱油与勾兑酱油,展示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该指标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配方缺陷或者是产品与已制定指标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

四、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农业部235公告中将氯霉素列入禁止使用且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药物,然而在动物饲养时滥用兽药可能造成氯霉素的带入。氯霉素会抑制人体骨骼的造血功能,引起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状白细胞缺乏症等疾病,过量食用高含量氯霉素的蜂蜜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家利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